第49章(第2/3頁)

顧新橙碰了幾次壁,意識到不能這樣廣撒網。

她搜集了北京的小區資料,專挑開發時間在十年前左右的那一批——這些小區的設備很可能處於置換期。

她多方打聽,終於鎖定了某一家小區,這個小區近期恰好有更換監控攝像頭的打算。

顧新橙去找小區物業,向對方自薦了致成科技的人工智能識別攝像頭,看得出來,對方對這個產品有一定的興趣。

然而,市面上做這項產品不止致成科技一家公司,其他公司亦摩拳擦掌。物業表示要對比幾家的產品,再做決定。

這一點無可厚非,顧新橙找實習時手握幾家公司的offer,也會擇優而選。

她覺得致成的性價比相較於其他幾家公司的產品有優勢,物業應當會選用他們的產品。

這段日子裏,顧新橙一門心思往外賣攝像頭,甚至連親朋好友都安利上了。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設法找新的銷售渠道。

走在大街上,看誰都像潛在顧客,她很想問問他們需不需要在家門口裝個攝像頭。

但她心裏有分寸,她是不會問的,主要是怕被揍。

顧承望友情贊助,買了一個攝像頭,說裝在家門口防小偷——雖然這麽多年來家裏從來都沒遭過賊。

顧新橙所在的經管學院有一個保險學專業,那些學生經常調侃自己畢業後要去賣保險。而賣保險的第一步,就是坑親朋好友。

現在她發現,不管賣什麽,第一步都是先坑親朋好友。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又到了給傅棠舟匯報工作的日子了。

經歷了幾頓社會毒打後,顧新橙不像最開始那般盲目樂觀和自信了——有團隊,有產品,也未必能創業成功啊。

她隱隱開始擔心,萬一創業失敗了,升冪資本的五百萬該怎麽辦啊?

講道理投資方的錢是不用還的,但投資協議裏有優先求償權這一說。

公司目前沒有什麽債務,如果真破產了,東西變賣變賣,投資方先拿走,剩下的才輪到其他股東。

想到這裏,顧新橙立刻搖了搖頭。

這才剛開始,怎麽都想到破產清算了?不吉利。

到辦公室後,傅棠舟已在等候。

顧新橙覺得自己最近灰頭土臉的,他倒是一如既往的瀟灑幹練。

她將鼓鼓囊囊的包包擱到沙發上,坐了下來。

公司近期傳統業務依舊有條不紊地展開,只是這個新業務,遇到了瓶頸。

顧新橙本打算報喜不報憂,仔細想想不合適,所以在報告的最後稍稍提了一嘴,並表示這不是大問題。

傅棠舟優哉遊哉地問她:“攝像頭賣了多少個了?”

顧新橙遮遮掩掩道:“……幾百。”

傅棠舟淡道:“一百也是幾百,九百也是幾百。”

顧新橙沒法回避這個問題,只得說:“一百。”

他瞥她一眼,似乎對這個數字並不意外。

“我去電子商城鋪貨了,還找了小區物業。”顧新橙把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歷簡單說了一下,她想讓傅棠舟知道,賣出一百個攝像頭並非她本意,她做得很努力,奈何結果不盡如人意。

顧新橙面臨的困境,是所有初創企業共同的困境——產品有了,賣不出去。

這年頭,酒香也怕巷子深,東西好也不一定有銷路。

他們又沒什麽預算打廣告,只能一點點地開拓市場。

傅棠舟靜靜地看著她,說:“你們公司已經窮到連個銷售都雇不起了?”

顧新橙斂下睫毛,聲音小了些:“也不是雇不起,我們得開源節流啊。”

傅棠舟正色道:“我給你五百萬投資,是指望你來幹銷售的?”

一想到她這些天在路上跑來跑去就幹了這個,他一時之間又生氣又心疼。

顧新橙被他一說,頓時像犯錯的孩子一樣手足無措。

她的本意是想在熟悉業務的同時,為公司節約人員成本。

放著五十萬年薪的工作不幹,去大街上受人白眼,她心裏也不好受啊。

“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傅棠舟說,“你們A大金融系真不錯。”

顧新橙:“什麽?”

她聽不懂傅棠舟的話。

“老師教的是金融,學生采購、銷售、營銷全能幹,十項全能選手啊。”傅棠舟幽幽說道,語氣裏夾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嘲諷。

顧新橙:“……”

罵人用得著拐十八個彎嗎?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傅棠舟說,“你的價值不是幹銷售,多考慮考慮公司未來發展的方向。”

“哦。”顧新橙應了一聲。

她在心裏默默記下,回去之後要給公司招兩個銷售。

“你說你還去找小區物業了?”傅棠舟問。

“那個小區有換攝像頭的計劃,他們也看了我們的產品,不過……”顧新橙繼續說,“其他公司的產品他們也要看,我還在等他們的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