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明天七點火車站見(第2/4頁)

就這樣,他們開業了。

第一次賣東西的心情,根本不像有些人寫的那樣:“又是興奮不已,又是羞愧無奈,又是大汗淋漓。剛開始吆喝,是不大好意思,一會兒習慣了。嗓子也就放開了。一群人圍上來,忙著說價、拿貨、收錢、找錢,根本沒功夫體味那種心情;一時間.又一個人影兒也見不著。從總體上說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

偶爾碰上熟人同學什麽的,他們也興致勃勃地留下一會兒幫著招呼顧客。

中午,一個守攤,一個去買盒飯。王笑天說:“等掙到這錢,我請你啜一頓。”

“我可記住了哦。”

南來北往的人,操什麽口音的都有。深圳匯集了全國各地元……“袋子那天不是說好8毛嗎?怎麽才幾天就漲了?”

“那天是那天,今天是今天,這兩天要貨的人可是不斷,你不要,別人就要了,昨天還有人出到1塊2呢。光袋子上那條拉鏈就值8毛錢,收1元,連成本都沒收回來,要不是看你們是學生……”

“可那天您說的是8毛啊!

“你這個人怎麽認死理兒,不要就算了。”女人欲收走。

蕭遙和王笑天對視:“1元就1元。

女人眼角的魚尾紋立刻收集到了一塊:“就是。告訴你,你們不會虧的,紙口袋一個還要2塊5呢,這是布的,你們還不賣它個4塊,5塊。”

“一共600元。蕭遙付了款,好心好意地說,“阿姨,你們這種徽章不好賣,下次你們用反光材料做底肯定暢銷。反光材料也就深圳有廠家,是專利。您不占這個優勢,還讓內地人占去不成?”

那女人突然問:“你們是哪所中學的?”

“九中。”

“九中?你們學校也經商?”

沒等蕭遙和王笑天走出多遠,難聽的話就戳在他們的脊梁骨上:“現在的學生個個都像生意人,不知他們是讀書還是經商。”“你沒聽說一個小學生炒股發了嗎?”

雙手抱著紙箱的王笑天和蕭遙四目相視,哭笑不得。

“明天七點火車站見!”

蕭遙總訓練自己從這些遊客的口音、衣著、行為中判斷他們的籍貫和職業。

來了一對中年夫婦,一眼看過去,就是北方小城市不富裕的人家,他倆翻過來覆過去地看著,商量著:“這買回去給大妹二妹戴,她們準高興。

“小師傅,這玩意兒咋賣呢?”口音是東北的。

“徽章7毛,袋子1塊3。”

“哎呀,咋這麽貴呢,在俺們那屹塔2塊能買老多東西了,深圳銀(人)花錢是大手。”

“如果您有心買,1塊8。”

“1塊8也貴了。”說完又和丈夫嘀咕一陣,“要不就買一個回去吧!”

丈夫卻說:“算了,甭買了,走吧!”說完拉拉妻子的衣角,走了幾步,妻子又踅回來。

“還是買個吧,這挺有紀念意義的。回去也知道深圳歡迎咱們來過呀。”終於決定買了。

那位中年婦女,撩起最貼身那件衣服,上面有個口袋,用別針別著。她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張嶄新的拾元錢:“小師傅,我要兩個徽章,一個口袋。”那動作讓蕭遙好難受,不忍接錢。

他拿起兩盒徽章裝進袋子裏:“阿姨,拿回去給您孩子玩吧,算我們送的。”

婦女有些驚訝:“小師傅,你這是咋了?”

“這算我們送的。”

夫婦倆百般感謝拿著東西走了。

“王笑天。這記在我的賬裏。”

“你別把好事一個人部兜了。這也算我送給他們的,咱們各記一半的賬。”

幹到晚上七點,一共賣出120枚徽章,30個袋子和60張地圖。人家是八小時工作制,他們一幹就是十二小時。不過當他們清點貨物和結賬時,有種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極大地消除了他們的疲勞。

每天這樣起早貪黑,一連幹了5天,基本上賣完了。剩下一些。今天準備便宜一些拋出去。蕭遙理賬,王笑天清貨。

“一共賣了910元。除去成本費,再扣除午餐費,凈賺250。咱們一人125。”

分錢的時候,沒有零鈔。他們的小錢都被人家換走了,他倆不知道,在那些標有“自備零鈔,恕不找贖”車輛經過的車站和投市電話亭附近,跟專候在那裏的人用大系換小票,是按百分比收取“手續費“的。蕭遙說:“你拿130吧。”

“好的。這10塊我先拿著,明天還你5元。別說不要,親兄弟明算賬。平日你請我喝飲料沒什麽,可這次就要絕對平均。”

大家都很知道對方的脾氣,蕭遙爽快地說:“好呀,你明天別忘了還。”

王笑天拿著錢,很興奮,手舞足蹈的。

蕭遙說:“喂,喂,別忘了5天前說的話。”

“說什麽來的?哦,想起來了,你說過要請我啜一頓!”

“好小子,你要賴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