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天問與高考自問

監考檢查學生證的時候,我發現有的2011級的專科班大一就二十四五歲的了,很心酸,我們一般人包括我都是在22~24歲畢業的呢。

剛才有個村裏的遠親打電話來,說她400分連3A都沒上線。她家長說:“你××哥都博士畢業副教授了,你連大學都上不了,怎麽搞的。”我對她家長說,人和人是沒法比的,雖然生長環境都差不多,都是農村平民的家庭,但是心態、智力和毅力,以及學習風氣、學習習慣等,都不同。這決定兩個人的不同。

她很想上3B的大學,問我意見。我的建議,一是,不要讀。因為那些都是民辦學校,收費一年一兩萬,你家經濟情況欠佳,不要讀。而且你出來也很難找到甚至找不到工作,不要讀。復讀也難,我校3A招生超出省線四五十分錄取,除非你超常發揮。二是,如果你不顧一切,硬是要讀,也要生生性性做人,一個星期努力學習之余也要做兩三天兼職賺學費生活費。同時,你要讀個近一點的學校,不用花太多錢,用功考上專升本,考上之後還要鍛煉各種能力,保持健康心態。三是,不要讀。你先打工,嫁個好老公,過日子。

跟她說完,她哭了,我也很難受,鼻子酸酸的。帶著復雜的心情,我看了群裏發的《高考天問》,裏面提了很多問題。其實這些話說得多了,一直在說。傳媒人想問題和我有點相同,但更多的是差異。我略略看了一下視頻,思考如下。

其一,從研究角度看。在中國做學術不太容易,文科怕敏感,理工科也不給你充分的自由的空間和時間,或者經費不足,沒有自由,何來創造?看到香港科大那一段,我很敬佩。有這樣的校長,有這樣的老師,有這樣的胸懷,有這樣的勤奮,能不在短短20年內辦好一所大學嗎?

其二,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心態似乎沒有改變。權力意識永遠比能力意識重得多,你搞得再好,都不如有權力。這也是穆旦詩歌《神的變形》的主題,神、魔、人永遠鬥不過權力。

其三,評價體系不能一概而論。各種關系林立,各種評價標準林立,永遠重視政府獎勵,永遠不會把成果放在第一位,怎麽鼓勵自由創造?權力基本上控制了中國的學術。那麽,西方的評價體系就很公平嗎?中國理工科學術我不知道,文科學術怎麽評價?難道都用外語(英語)來寫嗎?中文裏面的很多概念是很難翻譯甚至不可翻譯的,翻譯之後味道就淡了丟了;中國有十多億人用中文,不也是世界上一種被廣泛使用的語言嗎?對於歐美,中文不也是一種影響深遠的外語嗎?

其四,不是不要辦大學,而是怎麽辦大學;不是不要上大學,而是怎麽上大學。大學最終的辦學宗旨應該是對人的關懷,對學問的重視,對自由的追求。大學生根本的追求就是能力、精神,以及境界。但是權力嚴重影響了大學辦學和大學教師。即使世界有那麽三百所名牌大學,但是他們不能代表所有的大學,不同類型的大學應該有自己的特色。

其五,高考的公平是在同等條件下的公平。如北大、復旦招收當地的學生人數是外地(按照一個省來算)學生招收人數的幾十倍到100倍,這造成了極大的地域差異。但是北京、上海的考生,平民百姓和官二代富二代一塊考試,能考上的一般是前者,除非有所謂的特招。如果取消高考,官二代富二代走後門會成風,平民百姓根本連好一點點的大學都上不了。這是武漢大學的校長說的。不是說哪個縣長局長的孩子分數不夠,想進某所省級大學都進不了嗎?這就是高考的公平。考大學總比考碩士考博士公平一點。

其六,其他見我的日志《上大學為了什麽?要做什麽?》等。

高考近來被批評的勢頭是一浪接一浪,簡直成了被告,成為眾矢之的。原因何在?

其一,在高考本身。高考很苦,這是一個鍛煉人也是折磨人的過程。但回想我當年參加高考沒那麽苦呀,可能沉迷進去加上年輕就不覺苦了吧。按說當年更難考,現在錄取率都到百分之八十的地步了,還說苦,除了真正的苦之外,是否現在的學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比以前的要弱一些呢?

其實高考不僅學生辛苦,老師也辛苦。我當過高三老師,學校要求早晚兩個六點半必須到位,距離學校遠的一般五點多就起床了,披星戴月呀包身工呀!而且每天改不完的作業、試卷,晚上還得去輔導學生。也很苦!

其二,在高考不成功面臨的尷尬處境。高考不成功,學生一般去打工,或者趁早嫁人,最怕是復讀還考不上!

其三,在高考成功之後的兩難處境。即學費問題,學校的牌子問題,所學的專業問題,功課的學習問題,畢業後的工作問題,諸多問題必須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