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死不了人,但愛情可以磨人 由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想到的

也許是因為忙,也許是因為忘,也許是因為年紀,更也許是因為我平靜的性格,我對流行的東西不會很快就去接觸去弄潮。我一般會在它大潮已過卻仍存浪湧的時候才去觸碰,對電影《致我們終得逝去的青春》也是這種態度。它4月份放映,我到8月底才看。也許我就是個溫情的人,不是個熱情的人。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導演趙薇是我的同齡人,我們都是70後,年紀相仿。我安安靜靜地把這部為時兩個多小時的電影看完,也為之感動。應該說這是近年來較好的一部青春片,人物演出了某些大學特色,也演出了某些青春特征。不過也許因為趙薇是拍瓊瑤片出身,也許因為她是演員,我是學者,所以看完這部電影後,我覺得它還是有點像瓊瑤片的“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天涯”。電影對小說原著進行了一些改編,原作者對此似乎有點不敢苟同。

我想我最喜歡的還是它的題目《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趙薇是帶著這種心態去拍的,我也是帶著這種心態去看的。只是我想“青春逝去又何妨”。只是對裏面的浪漫愛情,我的反思是愛情死不了人,但愛情可以磨人;可以折磨人,也可以磨煉人。其實最磨人的是生活,愛情也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罷了。電影裏寫到了幾段愛情,我且以一種先配角後主角的順序來評說。

許開陽和曾毓,這兩個富家子弟,這兩個愛情裏的失意者,最終成為夫妻。我覺得他們是門當戶對的,也是有著大學同學幾年的感情基礎的,只不過原來他們所愛的人都不愛他們罷了。這反而令他們產生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鄭薇的室友阮莞差不多是個愛情至上主義者,那麽溫柔善良,善解人意,為愛犧牲,珍惜感情。雖然說她因為趙世永的不負責任、懦弱膽怯而失望離去,但是最終還是在結婚之前,因要和他聽完最後一場音樂會,看到他的身影而匆忙過馬路時出車禍身亡。無論是犧牲,留戀,還是匆忙,其實都是因為愛。

鄭薇的另一位室友黎維娟,雖然有與高中男友懵懂的一段愛,最終卻因為他沒有考上大學,窮困潦倒,與己志不同道不合而分道揚鑣。最後她嫁給了一個50多歲的富翁,且還想著與丈夫有個孩子。我不認為這一定是一般人所評論的“現實”。因為根據趙薇的自述,故事的原型源自她的親身經歷。且不說整個世界,就拿我熟悉的不熟悉的人,一般是作家、學者、傳媒人士等來說,夫妻之間年齡相差10多歲、20多歲的並非罕見,我見過其中的兩個。她們其實並不怎麽現實,只是因為機緣巧合、情感溝通而在一起。她們也是平凡人,需要的也只是平凡的幸福。所以與其說這是黎維娟的現實,還不如說這更多是她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權,她能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

最後還是要說到幾個主角的愛情。鄭薇對陳孝正從原來的不打不相識,瘋狂反擊,演變為後來對他死纏爛打的追求,慢慢相知相戀。只不過後來陳孝正為了公派留學而放棄鄭薇,他們的愛情破滅。最後他功成名就,再回來追求舊愛,想要把愛追回來。我想:“如果我是陳孝正我會怎麽做?我大概會和她商量解決辦法。一是等待,在等待中繼續聯系與相愛;二是留下,那時候大學畢業找工作不難,找一份不錯的工作,兩個人在一起也很好。”

在電影裏,陳孝正的留學名額是曾毓讓給他的,他迫於家庭的壓力和個人奮鬥選擇放棄愛情。寒門出孝子,這也情有可原。只是他為了功利放棄愛情,為了綠卡和沒有感情的美國女人結婚,成功成為著名設計師後再回來追求舊愛,似乎把愛人當成物質,而不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尊嚴的人,電影裏似乎暗示鄭薇最終和他在一起。我不知道女孩子怎麽想,但如果是我,我不會和他再續前緣。因為一個人不能保證永遠不失敗,永遠不遇到更大的誘惑。如果他再遇到這些,可能依然會放棄,因為功利的原因離開你一次,同樣也會因為功利的原因而離開你第二次甚至更多次。除非這是個知過能改、善於反省的人。電影的一大敗筆是把一個大學畢業出國留學的人的成功寫得太容易了,幾年時間就飛黃騰達,站在紫禁之巔。

再說林靜。電影裏面說:“任何男人都曾經是陳孝正,也會在經歷一些事後成為別人的林靜。”這是文學語言的誇張所致,但是現實生活未必如此。因為不少男人是不願意努力奮鬥的,不少男人再給他十年八年都成不了林靜,都還是那樣不負責任,缺乏胸懷。

鄭薇和鄰家大哥林靜青梅竹馬,有著很深的感情。林靜這個人平靜、寬容、隱忍、深沉、成熟,我有點喜歡他,因為從他身上我看到自己的影子。他為了鄭薇,最終放棄留學,留在大學所在的城市工作;他默默關注自己的愛人,當他發現所愛以為自己已出國而與別人相愛時,就理性退出,在心裏祝福對方;當他被大學生施潔宿舍落下的玻璃割傷流血時,沒有尋釁鬧事,反而把被嚇暈的施潔送往醫院;因為他守著自己的愛,即使施潔一次次以自殺威脅自己,也拒絕了她的愛,導致她神經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