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鳳凰 清慈禧太後葉赫那拉氏(第2/7頁)

然則不僅是肅順低估了她,恭親王和其他王公大臣也低估了她,慈禧通過四年的理政,掌握了朝政之後,開始對輔政的恭親王開刀,先是一舉罷免了他所有的職位,包括議政王、首席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等,直逼得恭親王服軟,這才又恢復了他的部分官位。

恭親王並非無能,然而兩強相遇勇者勝。慈禧個性之強悍,在晚清無人能比,她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膽欲大而心欲細”,她的膽子極大,敢下重注,有孤注一擲的強悍。她要對付恭親王,因滿朝中竟然找不到一個敢給她寫聖旨的臣子,她就敢親自上陣,親筆寫出一篇錯字別字連篇的聖旨蓋上“同道堂”和“禦賞”之章,繞過議政王直接下到內閣去。她不怕她那道錯別字連篇的聖旨丟臉,她有賭徒式孤注一擲的狠勁兒。恭親王卻少了這份敢魚死網破之心,沒有敢真的撕破臉皮一拍兩散的決斷心腸。兩人意志的作戰,恭親王敗下陣來,慈禧掌握了權力。

政治人物,“狠”“忍”必具其一,然而能忍者往往不能狠,如孝莊太後;而慈禧卻正好是一個反面,強悍的人往往不能忍受被壓抑。

這份打從骨子裏的狠,讓她百折不撓,意志堅強,遇神殺神,也曾經讓她倍受挫折吃盡苦頭。

她敢做敢行,也敢用人,她不顧宗親貴族大臣們的非議,大膽起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漢人,打太平天國,辦洋務等……

她一直都很自信,她夠運氣,命運之神一直眷顧於她,她一直在贏;她以為她很行,江山在她手裏治理得比鹹豐強,鹹豐臨死前留下的爛攤子,在她的手裏似乎都得到了解決,顧命八大臣解決了,恭親王降服了,洋人撤走了,北京城回來了,太平天國平定了,半壁江山又搶回來了。甚至有人恭維她,把她統治的同治、光緒兩朝稱之為“同光中興”,她也真的開始拿自己當中興之主,她從來沒有想過,她更有可能會是亡國之君。

這些年她是怎麽過來的呢,她跟東太後慈安合作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影視作品裏慈禧管慈安叫姐姐,而實際上呢,慈安比慈禧還小兩歲呢。在人們把慈禧描繪得心狠手辣的同時,慈安也成了一個忠厚老實得近乎無能的木頭人,被慈禧操縱得團團轉。

然而事實上,跟慈安打交道也並不那麽輕松。清代的嫡庶之分,看看紅樓夢中王夫人和賈政在炕上說話,趙姨娘要站在門口給寶玉打簾子,就可知一斑。

慈安雖然比慈禧小兩歲,卻比她更早進入宮廷,學會了在宮廷中生存的才能。慈安姓鈕祜祿氏,父親是道台穆揚阿,她原是鹹豐為四貝勒時的側福晉。鹹豐登基前正福晉已去世,慈安以家世和手段擊敗另一個側福晉武佳氏,先封為貞嬪,再封為貞貴妃,就在慈禧進宮為蘭貴人的同時,慈安已經封為皇後了。

做皇後和做側福晉不同,她立刻投入新角色,成為禮法的化身,端莊持重地做出一派國母風範,鹹豐雖然花心、喜怒無常,但對於這麽極具皇後風範的繼妻也是敬重有加。慈安看似慈祥,不過也是個厲害角色,慈禧當年不知天高地厚,就吃過她的苦頭。

慈禧自生下同治,封為懿貴妃,她是個不會忍的角色,自然就有些驕矜之態了。《清稗類抄》中有一段記錄:同治剛生下不久,慈禧得寵,鹹豐數日在她的宮中,不理朝政,結果慈安頭頂祖訓跑去宮中讓皇帝聽訓。鹹豐灰溜溜地去上朝了,想想不放心,又跑回去看,結果慈禧已經被提溜到坤寧宮去,被慈安“歷數其過,以杖辱之”。

挨了這一頓飽打把慈禧給打醒了,再不敢在慈安面前逞強,從此拿出手段來,對慈安恭敬萬分。慈安這才滿意,又想著慈禧畢竟是皇子生母也加意籠絡,兩人的關系竟然就此好了起來。從此以後聯手對付肅順,對付恭親王,慈安都堅決地站到慈禧這一邊。慈禧一邊借著小皇帝的名,一邊借著慈安這個嫡太後的力,闖過道道關口。

慈安是老派貴婦,屬於她範圍內的和範圍外的分得很清楚,她做得很符合一個皇後、一個國母的形象。她不幹政,也對政治不感興趣,看奏折對她來說是個苦差事。她把自己和慈禧的相處模式比作開國時的孝端太後和孝莊太後,她是嫡太後,出頭爭權吵架得罪人的事讓慈禧去做,自己站在背後兩邊制衡,好人讓自己做,壞人讓慈禧做。

在小皇帝同治的管教上,慈禧嚴厲了半晌,慈安跑來哄著做好人,教育成果付之東流,同治被寵得完全不成材,卻同慈安關系極好。慈禧想對付不聽話的臣子,事先慈安也答應了,結果臨到頭她想下手了,慈安給人家求情了。結果不管是小皇帝、恭親王還是王公大臣們,大家都喜歡親近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