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淩空 女皇武則天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在死後留下的是一塊無字碑。她對自己的平生不著一字,然而不管在她生前還是死後,都有無數的人在熱烈地評論著她。一個不為自己留下一個字的人,後人為她所寫的評述傳記,卻比任何一個樹碑立傳的帝王都要多。

很多人都寫過武則天,遠比我詳細得多,深入得多。然而,我卻又不能不寫,在太後當國這一個命題下,武則天是典型中的典型,她是一個無法逃避的議題。

武則天名照(曌),出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是荊州都督武士彟的女兒,母親楊氏,出身於隋朝宗室。武則天十一歲時,父親去世。十四歲時,以家世和美貌選入宮中,為太宗才人,因其嬌柔嫵媚,而得太宗賜名為“媚娘”。但是在武則天叫武媚娘之前的名字,則各說紛紜。《舊唐書》上說“武氏諱曌”,而《新唐書》中寫“武氏諱珝”,據《新唐書·地理志》中記載,華州、華陰兩地,在武則天稱制的垂拱年避諱改名。因此有人推測她的原名也有可能是叫武華珝或者武珝,如此男兒氣的名字,卻也符合傳說中她父親武士彟從小將她男裝打扮的傳說(亦有說珝字乃是曌字的輸入筆誤)。

她在稱帝之後,則將自己的名字“照”改為日月淩空的“曌”字。則天二字,是她的兒子李顯所上的尊號“則天大聖皇帝”中的兩字,後世慣常以其最後的封號稱其為武則天。

武則天挾家世美貌入宮,並在一開始就得太宗親自賜名的殊榮,起勢很好,但是在後來的整整十二年直到太宗去世,名號卻一直滯留在“才人”這一階上無法普級。而同期入宮,比她還小兩歲的才人徐惠,卻是直線上升,名號從“才人”、“婕妤”、“充容”直到最後為妃。兩相比較,令得武則天備感挫折。

從這期間比較著名的獅子驄事件,或可窺一點端倪。據說太宗有一匹名馬曰獅子驄,性情暴烈無人能制。當太宗向左右言及此馬時,武媚娘向太宗說了自己的主張:“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楇,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據武則天後來自己回憶,太宗聽後“嘉其志”。

但是當時才不過十幾歲的小女孩,卻不明白這“嘉其志”背後的含義,太宗對這個好鬥、充滿活力的女孩子固然欣賞,但她卻顯然不太符合他的審美情趣。從他親自動手把武則天改名“媚娘”來看,與其說是對她的殊愛,也有可能是對她原來那個過於男性化的名字不喜歡。他更喜好像徐惠那樣含而不露型的,非而武則天那樣過於好強好動的女子。

以後世留下對徐惠的描述來看,徐惠雖然也很有個性,但這個性卻藏在溫婉和順的態度下面,符合儒家的行為規範,她也曾經為太宗征高麗和大修宮室上過諫言,跟史家記載中的長孫皇後的為人很相似。唐太宗李世民這一生女人很多,但是他最欣賞和看重的顯然還是長孫皇後,在長孫皇後去世多年後,再得到一個行為氣質酷似長孫皇後的徐惠,很明顯有移愛的心理,因此在徐惠的得寵的對比下,武則天在後宮這麽多年,實在有些黯淡。

然而武則天並非如之前的文藝作品中描繪的是孤軍奮鬥,雖然她的父族在後來被評為“地實寒微”,但她的母親楊氏,出身為隋觀王楊雄系。唐太宗後宮的觀王楊雄系後妃勢力不小,四妃之一的燕德妃(生李貞、李囂)、死後陪葬昭陵的楊貴妃(生李福),甚至是那位傳說中險被立為繼後的巢王妃楊氏(李元吉妃,生李明),都是出身觀王系。亦有人推測,楊貴妃即元吉妃,李世民最幼二子皆為其所生。

史載觀王系“一家之內,駙馬三人,王妃五人,贈皇後一人,三品以上官二十余人,遂為盛族”。從武則天以五品才人入宮,到後來數番反敗為勝,起死回生,直至日月淩空,或許都可能看到這些觀王系表姨表姐若隱若現的身影。

觀王系苦心將武則天引入宮中,本以為可以奪一席之地,不料數年之間不見其得寵,這步棋似乎變成了廢棋。但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明花明又一村”。本以為在已經注定黯淡的後宮生涯裏,武則天出人意料地遇到了新的愛情。

俗話說各花入各眼,武則天這種野蠻女友型的雖不符合當爹的審美情趣,卻入了兒子李冶的心中。李治是長孫皇後所生的第三個嫡子,他的兩個哥哥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奪位,兩敗俱傷,使得他漁人得利,做了太子。

李治並非作為太子培養,再加上前頭已經有了兩個過於剛強的哥哥,襯得他的性格略有一些優柔寡斷,這令得李世民不是那麽太滿意。當時的李治比武則天小四歲,雖然也已經納了太子妃王氏,另外還有些妻妾,但是應該都比他更年輕,在遇上一個年長於他、性格又強悍的成熟美女時,立刻感到無名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對於李治來說,和父親的近身侍妾有一層親密關系,有助於他了解因年老垂危而顯得喜怒無常的父親的最新狀況,好早做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