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北山(7)(第3/4頁)

正說著這件事呢,有一女婢走了進來。躬身在陳嫣身邊道:“翁主,奴有事稟報。”

陳嫣放下了手中的絨布,點頭道:“說吧。”

“翁主,方才冠軍侯府中來人了…說是請府中醫者相助。”女婢說的很官方,但微微急促的語氣說明了這件事並不一般。

長安的貴人們喜歡找陳嫣借醫生,請不夜翁主府的醫生出診也不是一回兩回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是也是因為確實看到了陳嫣身邊大夫的非同一般!

這種非同一般其實並不在於大夫的醫術,更多是在藥物上。

陳嫣自己並不懂醫術,曾經抄過的幾本中醫書籍在這個時候並沒有什麽用處。這可不比她弄那些小發明小創造…治病救人的事,一旦記憶出現什麽偏差,記錯了藥方什麽的,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她支持醫學,采用的方法是資助。一方面資助醫者編纂醫典、藥典這一類書籍,用來指導醫生治病用藥。另一方面則是投資開辦學校,專門培養更多的醫生。

這種辦法時間久了必然會提高醫療水平,但是幾年、十幾年是很難看到明顯變化的!至少沒辦法突破現有醫生的上限。

簡單來說,陳嫣府裏的醫生在這個時候絕對是頂尖的,可也不會比其他大貴族、大富豪找到的醫生好,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水平只在伯仲之間。

非要說陳嫣身邊的醫生有出眾之處,大概就是規範,以及有一些特效藥了。

因為是按照‘標準’教材教導,所以表現的很規範,也注意到了過去醫者沒注意到的小細節。另外,陳嫣確實嘗試著弄了一些特效藥…都是西醫的思路弄出來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青黴素。

當然,她是按照日劇《仁醫》裏面的方法弄的,青黴素到底多少個單位是說不準的。不過想也知道,應該遠遠達不到現代的水平…好在這個時候的人沒有接觸過青黴素,就算是這樣的青黴素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問題是,直到現在包括青黴素在內的幾種特效藥生產效率都很低下…等於說就是有錢人的救命藥,很難推廣到普羅大眾中間。

對於這個,陳嫣也只能繼續投錢——一般來說,解決了有和無的問題之後,降低成本就只存在兩個障礙了,金錢和時間。錢陳嫣是不缺的,剩下的就是等待了,等待技術突破。

因為有限的新藥,以及一些由陳嫣身邊醫者開始的操作(比如說消毒),陳嫣身邊的醫生顯得比同一水平的醫生厲害。特別是上次連劉徹的病都治好了,陳嫣身邊的醫生就更受推崇了。

陳嫣在長安是開有醫館的,重點並不在賺錢。真要賺錢,她有多得多的方式。開醫館更多是為了提高醫療水平,讓培養出來的醫生有個好去處…當然,這些醫者學出來之後如果不想進醫館,陳嫣也不會強求。

陳嫣名下的醫館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各種特效藥的供應充足…至少相對於其他人來說是充足的。事實上,這些特效藥就沒有充足的時候!誰不想多一份救命神藥呢?然而生產效率的低下造成了需求無限與資源有限這種矛盾。

一般來說,長安稍有些排面的人物如果生病,最開始都是熟悉的醫者來看。只有醫治效果不好,或者病情確實嚴重,才會找到陳嫣名下的醫館。

當然了,真正有排面的人物不會這樣做…他們一旦判斷自己身邊的醫者不能解決,或者不如陳嫣身邊的醫者來的保險,就會來陳嫣這裏求助。

這種情況下,冠軍侯府中來人請陳嫣身邊的醫者相助,這並不是一件多古怪的事情。

唯一古怪的是冠軍侯霍去病年輕力壯,府裏又沒有容易生病的老人孩子…甚至連體弱的正經女眷都沒有——霍去病身邊或許有婢妾,但大家都承認的女眷就沒有了,別說正頭夫人,就連體面一些的姬妾都沒有!

他用得著求助陳嫣身邊的醫者?

難道是替別人請的醫生?這種情況不是沒有,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排面麻煩陳嫣的。總有一些人自己不好找陳嫣,只能通過這種間接的方法求助。

陳嫣嚯地一下站起身,神色不定:“冠軍侯出了什麽事?”

她想起了一件事…歷史上的冠軍侯分明是英年早逝啊!

婢女似乎很驚訝於陳嫣做這種聯想,畢竟冠軍侯是武將,人又年輕,誰能想到會生重病呢!更何況之前還一點兒風聲都沒有!正常的聯想應該是他替別人找醫生,陳嫣只需賣個面子即可。

“是…冠軍侯昨夜生了急病…”婢女定了定神,開始說明情況。

這件事並不在陳嫣的預料之內。

不是說陳嫣才想起霍去病英年早逝,畢竟霍去病也算是一個相當出名的歷史人物了,他的英年早逝也很出名,頗有一種天妒英才的感覺。只是陳嫣生活在這個時代已經改變了很多事情了,越來越多的事和歷史上發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