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采葛(5)(第2/4頁)

光華越是低調,越是讓人高看。

對於現在的顏異來說,外界他在乎的東西已然不多了…一個連自己都不在乎的人還指望他在乎別的什麽嗎?這未免是玩笑了。而這,恰好符合名士風範——追求名利沒什麽不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無可指摘,但正是因為大家都有太多太多的欲求,要是有人將這些視若芥草,那就顯得出眾了。

華夏知識分子有的時候其實是很分裂的,一方面強調無欲無求,但另一方面又強調知識分子治國平夏天,在現實世界裏做出實務來。說實在的,這兩者從根本上就無可調和,二者只能選一。

這個根子從孔老夫子在的時候就確定了,因為孔老夫子就是兩條路都肯定了的人。從這一點上,既可以看出孔老夫子其實是個很智慧的人,他並沒有輕視哪一條路的意思。但從另一方面,也是為之後知識分子集體精神分裂埋下了伏筆。

務實的做法是明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選一而舍一就可以了。或許有真的天縱之才,可以二者兼得,但那實屬天選之子,華夏歷史漫長也沒出幾個,實在不必賭自己是不是‘位面之子’。

做人呢,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有自知之明。可惜的是,絕大多數時候人都是沒有自知之明的,所以知識分子們紛紛表示,‘我們全都要!’。

emmmmm…這就沒有辦法了,甚至有人看穿了這一點,堅定地做個務實者,想要懟醒這些人都很難。因為這群堅定全都要的人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怕夢想之路道阻且長,只要自己足夠堅定就可以了。

9102年了,依舊多的是人相信‘人定勝天’,決心可以戰勝客觀存在的困難,更別說在那些遙遠時光中的人了。

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打嘴炮,永遠是贏不過理想主義的。當然,社會最終會用自己的方式教做人,只是那又如何呢。對於理想主義者來說,自己是抱著九死不悔的信念犧牲的,日後還有後來者,吾道不孤!

漢代其實還是挺務實的,務虛的風格是後來才慢慢形成的。但依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相關思潮的影響,大家崇拜在名利上有所成就的人。與此同時,一位真的能扔下名利的‘名士’同樣會被人頂禮膜拜,作為偶像。

其實想想也是,這些讀書人,即使是最底層的讀書人,也是沒有生存危機的——和真正的底層人民不一樣,底層讀書人的窮,那好比現代打工族的窮,和真正落後國家、有饑饉問題的國家那種底層民眾的窮,那就不是一回事!這些讀書人,但凡不坐吃山空,總是能活下去的。

這些人,就有空想一些生存之外的東西了。

不管外物,完全按照自己的心願生活著…這無論哪一個世界,都是神話一樣的存在了。

顏異現在這種狀態在某種巧合之下竟是完全符合這個的——無論他原本的出發點是什麽,在外人看來,他都是一個典型的不拘名利、有名士風度、真正的讀書人了!

再聯系他的事跡,和當不上官,所以‘君子固窮’不同,他是在官途一片光明的時候選擇離開的…這就更讓人佩服了!

華夏人崇拜的並不是什麽都不做,閑在家的知識分子。如果真的是這種,那豈不是太多了?門檻太低,幾乎每一個知識分子都能做到。華夏人崇拜的是明明能夠去攫取權力和財富,最終卻放棄了的知識分子。

所謂‘名利於我如浮雲’,就是如此了。

梁師道觀摩顏異辭官以後讀書所得,更是贊嘆,道:“吾亦收到長安同門的書信,有說昭明如今…幾位師長如今在昭明身上寄予了厚望…”

對於一個學派來說,既需要朝堂上有人,也需要學術陣地上出現閃耀的明星。原本大家對顏異的定位是前者,看他當時的勢頭,三公九卿簡直就是囊中之物了!但顏異忽然辭官,讓大家始料未及…

而如今,源源不斷的學術成果從東莞送到長安…大家紛紛有了猜測,有人暗暗覺得會不會是履足長安官場反而讓這位復聖嫡傳一時頓悟了?說起來,顏子本來就是那種不重名利的人,其豁達風度也是孔子門下第一,最受孔子喜愛的學生,不是沒有理由的啊。

‘有乃祖之風’,這是學術界暗搓搓出現的最新評價,說的正是顏異。考慮到祖宗是顏回,這真是一個極高的榮譽了。

顏異自己閉門不出,將自己局限在東莞的小小天地之中,是不知道這些事的。不過就算他知道這些事也不會說什麽,更不會因此有什麽反應——所有的一切都搞錯了,只能說世事就是如此可笑可嘆…人類的悲喜很大程度是確實從不相通。

更何況,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這些東西已經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