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終南(1)(第2/4頁)

因為他們的擴張手法有的時候是很粗暴的…比如兼並草原上其他的遊牧民族,又比如說殺了弱勢的遊牧民族,男人只留下比車輪還矮的孩子。女人則留了下來——只需要很短的時間,這些女人就能生下匈奴人的孩子。

這是大漢無法做到的。

後世的學者有過一種說法,在先進文明與落後文明的碰撞中,天平往往會向落後文明傾斜。所以羅馬毀於北方蠻族,所以中原華夏會被北方遊牧民族傷害,彼此之間爭鬥數千年!

即使是在現代,科技發達,文化昌明的時代也是如此!

所以很多人說,歐洲會死於難民,美國會被墨西哥摧毀——不是國家的摧毀,而是文明的摧毀!難民去了歐洲,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以及社會安全隱患,與此同時,他們的生育率也遠高於本土居民。至於墨西哥和美國的問題也差不多,在墨西哥移民越來越多的現實情況下,一個墨西哥化的美國幾乎是可以預見的。

當歐洲文化被難民帶來的非洲文化、□□文化沖擊的支離破碎,美國被墨西哥移民以及越來越多的墨西哥後裔掌控住了主體…這些國家還存在,但國家的內核卻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某方面來說,這就是‘死亡’。

所以,大漢不能停下來,只能不斷地進攻,不斷地逼迫匈奴,徹底將其擊倒!不然的話,將來就得面對一個更加棘手的對手。

在國家機器不能停的情況下,國家的錢不夠了,選擇面是很窄的。說得籠統一些,就是開源和節流——然而節流麽,節流是不可能節流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節流。

一方面是劉徹過慣了大手大腳當家的日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怎麽可能開始縮手縮腳過日子!另一方面,對於大漢這樣的國家來說,各種開銷說出來都是天文數字,扣扣嗖嗖節省的那麽一點兒,說實在的,象征意義大於實際,很難有大用。

除非劉徹狠得下心,厲行節約到某種程度…但那怎麽可能呢!就算他肯,朝臣也不肯!皇帝就該有皇帝的樣子,適當的節省可以說是‘賢德’‘節儉’,節省過頭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皇家應有的禮制和威嚴都不存在了,這對於士大夫來說,可是天塌地陷的大事!

所以說,最後的選擇就是開源!這些年,劉徹想了不少辦法弄錢——當然不是他一個人想,身邊還有很多人給他進言獻策。這些辦法確實弄來了錢,但始終沒有出現能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多就是做個縫縫補補的修補匠而已。

然而話說回來,面對國家開支超過收入,年年財政赤字,而且還是沒有太多辦法花‘未來的錢’的古代,除了縫縫補補,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可想了。而且仔細想想,即使是現代社會,失控了的財政赤字也一樣沒有解決辦法。

…總結一下,元狩二年對於大漢來說,是一個戰爭年份,這一年的戰爭多是真的多!

這一年,除了開年的冬季(此時的歷法,不是‘春夏秋冬’這個順序,而是十月為正月,所以一年應該是‘冬春夏秋’這個順序),其他三個月,幾乎都在對匈奴作戰,而且還都是大戰!

這一年也是霍去病的年份,春夏秋三個季節的大作戰都有他的身影,並屢立奇功。可以說,他靠著很短的時間就可以與大將軍比肩了…大將軍即衛青,也就是他的舅舅。這一年,霍去病才十九歲,弱冠都稱不上。

讓人高興的是,這些大戰大漢都贏了…也正是因為這個結果才成就了驃騎將軍霍去病的高光時刻。然而,贏得戰爭果然喜悅,但在大漢百姓為這些捷報所振奮的時候,榮光背後的苦澀卻也不得不背負。

大漢…現在缺錢啊!

打仗需要錢,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更別說練兵養馬之類的天文數字了。而打完仗贏了,一樣有巨額開支等著呢!將士們流血流汗,不能讓他們寒了心,這也是為了日後更能激勵他們勇猛作戰。

這幾年,因為財政上的困難,國家加大了各種稅賦。國家收的錢變多了,卻也把一些羊給薅禿了。這些年,被迫出賣土地,由小地主和自耕農淪為佃農,甚至奴隸的越來越多!

世家大族、地方豪強、有錢人…這些人交賦稅可不會像小老百姓那樣老實!不報、少報、瞞報等等手段層出不窮。而老百姓淪為奴隸也意味著可以收稅的人口變少了(很多按人頭收的稅種都不會找到奴隸)。

再有,很多大戶還會把佃戶變成隱戶,這些人還活在這個國家,但從戶籍上、法律上來說,他們已經消失了。於是,這些人自然也就不用交稅了!相對來說,隱戶問題短期來看甚至比土地兼並問題更麻煩(當然,長期來看,肯定還是土地兼並更要命,而且隱戶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土地兼並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