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生民(6)(第3/4頁)

由此可見,幾千年的砍伐,這片大地上的巨木已經在大量的營建活動中消耗的差不多了。

但現在不同,現在才是漢代,多的是高大巨木!不然陳嫣的船廠用的木頭從哪裏來的?都是砍伐的遼地木頭,經過幹燥處理,幾年後才用來造船的。

而現在蓬萊島,人類活動更少,只有數量很少的原住民零星可見!木材這種簡直要多少有多少!而且多的是優質建材。

往往是就近取材,一根大木除了砍倒的人工,還有極少的運輸費,就沒有別的成本了…這大大節約了開支。雖然說實話,這份開支在整個蓬萊島的開發計劃裏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但老話說要勤儉才能持家…生活不易,還是經濟一點,這樣也蠻好的。

每個季度蓬萊島都會有新的報表發到陳嫣的案頭,她對那邊的關注一直都是很高的。而且蓬萊島也不是隨便搞建設,放任自然,相反,這裏的建設一直很有計劃——陳嫣讓他們做三年計劃。

以三年一個周期做計劃,各方面要達成的指標都做的整整齊齊。而關於如何達成,也會有一個更具體的規劃書呈上。之後每年,都會針對這段時間的完成情況寫報告書。

到如今,三年計劃早就不是第一個了,一項項建設漸次鋪開,每次也都能提前完成——就陳嫣所知,蓬萊島上現如今的情況已經很不錯了。

別的不說,只說人口一樣,那裏已經生活著十幾萬漢人,兩三萬土著、南洋奴隸等等。

而那十幾萬漢人還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長!

其實當初往蓬萊島遷人口就很難,比往江南遷人口更南!除開一小部分,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通過買賣奴隸的方式弄來蓬萊島的。這種方式自然成本高昂,並且並無太大的可持續性,畢竟大漢雖然不少破產農民,但人家還有南方可去,現在破產了之後去南方種甘蔗也是一條比較受認可的路了。

這種情況下,移居蓬萊島這種‘海外異國’,顯然不能獲得什麽人的喜歡。

但這的確給蓬萊島的人口開了一個頭,一小部分因災荒來到此地的農夫,然後就是奴隸,陸陸續續也有幾萬了。幸虧陳嫣在安排奴隸過來的時候有注意搭配,沒有為了開墾土地的緊迫需求只要男子,而是男女差別不大。

於是,在蓬萊島安家落戶之後,新生兒開始降生——陳嫣鼓勵遷移來的自由民和奴隸生孩子。自由民生孩子有稅收上的減免,還會有一些福利。而奴隸也是一樣,發東西,而且給‘積分(達到積分之後,奴隸就可以成為自由民)。

南洋來的大米並不貴,從蓬萊島換取甘蔗種植園的糖,再加上後來蓬萊島自己的稻田也越來越多,這裏並不缺吃的。所以無論是因為政策上的鼓勵,還是多子多福的傳統,孩子如雨後春筍一樣,很快冒了起來。

因為一開始遷移過來大多是正當青壯年,有生育能力的一批人(也有老婆孩子,但那多是保留完整家庭建制的自由民,占多數的奴隸卻都是青壯),所以放開生孩子之後,人口真的漲的很快。

這才多少年呐,人口已經膨脹數倍!

而這樣的人口膨脹期還能持續相當久…因為蓬萊島的土地足夠大,新生兒長大之後總能從荒地中分到土地,並不擔心餓肚子。按照陳嫣的計劃,大約人口有四五十萬的時候就可以不用鼓勵生育了。

本來麽,大家就沒有避孕、節育的概念,所以鼓勵不鼓勵生育其實並不太大不同。最多就是這些措施確實給青年夫婦減少了一些負擔,更加沒有顧慮地生孩子了。在最初的苦難時期過去,按照老百姓自己的習慣,人後必然會繼續增長,根本不用操心!

這些消息陳嫣在報告書上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不過也就是看看而已。真的看到建設的真實情況,上一次已經是多年前了,那個時候陳嫣從長安出逃,而後浪跡天涯,最遠甚至去過天竺那邊。至於蓬萊島,她也徘徊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都是十余年前的事了。

這中間,她也曾想過要不要去蓬萊島走一遭,真要說的話,坐船走並不遠。但說來古怪,每當陳嫣動了這念頭,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暫時擱淺去蓬萊島的計劃。耽誤來耽誤去,就是到現在,她竟有十余年未親自履足蓬萊島了。

平常也就是一些心腹去蓬萊島代為視察,或者蓬萊島的管事人員們回來給她報告情況。

這一次,陳嫣去蓬萊島待產,一方面是那邊安全又能保守秘密。另一方面,也能趁此機會好好親自經營一番。

而要去蓬萊島待產,這也不是陳嫣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了事的。首先就是那邊人手不足,雖然不是不能急事急辦,將一切精簡——話說,此時普通人家的婦人同樣也要生產,他們可沒有陳嫣的條件!但,如果可以的話,誰有想要將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