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葛覃(7)(第3/4頁)

當初劉徹這樣一說,陳嫣就知道他有心讓公孫弘做丞相了…不是現在,也會是將來。

“反正下面的人就沒有幾個老實的,如此還不如選個有用的,這不是陛下曾經的意思?”陳嫣歪歪頭看著劉徹。

劉徹確實說過類似的話,現在被陳嫣用這話來將軍,忍不住笑著搖頭。笑了好一會兒才道:“不說左內史了,說說主父偃…”

說到這裏,劉徹頓了一下,才接著往下道:“主父偃該如何處置?阿嫣可有想法——一定得說,別拿這不該你說來敷衍朕!”

陳嫣嘆了一口氣,這其實就是劉徹的性格了。他其實是一個有些極端的人,對一個人有好感的時候,真是什麽都想著對方,沒有什麽不能包容的。可若是好感沒有了,那可真是吃飯喝水是錯,呼吸空氣也是錯!

現在就是劉徹喜歡她的時候,所以她是真的說什麽都可以…陳嫣並不懷疑劉徹這句話是在騙她!她只是擔心有一天劉徹對她沒有什麽好感了,想起過去現在發生的事,會忍不住拉清單。

不過她也沒有猶豫太久,很快便道:“此事陛下捫心自問就是了,若是還打算用主父偃,那就留。若是不打算用他,順應群情又如何呢?如今諸侯都不喜歡他,陛下若順了諸侯的意,推恩令之事也好談一些。”

反正她已經作死不知道多少次了,就算將來會被拉清單,也實在不差這一次了!

主父偃這件事其實已經是明擺著的了,不是陳嫣沒有同情心,而是他和陳嫣並沒有什麽關系——他如今被人搞得下了廷尉大獄,聽起來很慘很倒黴,但現實就是蒼蠅不叮沒縫的蛋,從根本上來說,他死的也不冤了!

就拿最開始的兩條罪狀,一條逼死齊王,一條受賄來說,逼死齊王先不說,受賄卻是實實在在的。他這個人大概是少時受窮的狠了,發跡又晚,對錢財的態度非常直白。

大家都喜歡錢財,但大家都會裝出一個相對體面的姿態。主父偃就不同了,貪汙受賄的時候他可以說是吃相難看!什麽錢都敢收什麽錢都要收,這一點上他是出了名的!恰爛錢恰的多了,弄出的事情也多。

而貪汙受賄只不過是其中一樣罪狀而已!其他人爭先舉報他的錯處,有些確實是墻倒眾人推,但不少罪狀是確有其事的。

雖然,主父偃之後替代他的官員也不見得比他好,但單就主父偃的罪狀來看,他就算死了也沒什麽問題…他也不是陳嫣的什麽人,陳嫣並沒有一定要偏袒他的理由。

不過主父偃這件事的症結並不在於他犯了多少錯,那些錯處都是確實存在的,同時,也不是必死的理由。真要說起來,朝堂上的官員們,有幾個是真正幹凈的?如同汲黯那樣的官員還是太少了。

主父偃的問題在於,諸侯們想要他死!劉徹不是不能救他,而是為了救他,就對諸侯的集體意見視而不見,這個代價值不值得…天子對於諸侯們自然是至高無上的,但天子也不可能完全不管諸侯們的意見。這種忽視諸侯集體意志的事情,每做一次,就是消耗一次中央與諸侯的感情與忠誠。

而且陳嫣提到推恩令也算是說到了點子上。

不同於七國之亂時的‘誅晁錯’,那就是一個借口而已,哪怕當時真的把晁錯殺了,造飯的諸侯王也不可能就此收手。現在諸侯王們其實已經差不多接受‘推恩令’了,這個時候想要殺主父偃,更多像是無可奈何之後的一種發泄。

他們已經夠郁悶了,又不能抱怨劉徹這個皇帝,就只能找主父偃這個出主意的人的麻煩了。

若是劉徹連這也不滿足,在這些諸侯看來,難免覺得委屈。這就像是一場談判,對方大方向上已經答應了,小細節處還不肯讓一下,未免會讓人覺得太過於咄咄逼人。

“只是覺得此事有些意難平罷了…”半晌,劉徹嘆了口氣,說出了實話,“…也曾君臣相得過,主父偃此人有一說一,朕真心欣賞。如今竟弄成這樣,到底讓人扼腕嘆息。”

陳嫣以一個近乎純粹旁觀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更進一步了解了劉徹這個人。

劉徹這個人其實很矛盾,他既有情有義,又刻薄寡恩…他對主父偃欣賞又喜歡,陳嫣這是相信的。主父偃的才能沒有作假,至於主父偃那遭人恨的性格,他又不會把自己那狗脾氣發在劉徹身上!所以在劉徹看來,主父偃就是一個有一說一的性情中人。

這一點和劉徹很像…他難免多一些喜歡。

但是這種程度的欣賞和喜歡並不算什麽,事情發展到了現在,劉徹說不在意也就不在意了。之前那一點兒糾結,分在主父偃身上的也很少,或許更多的是在思考朝堂上的那些人、那些事。

主父偃一事引起了他關於這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