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鶴鳴(10)(第3/4頁)

之前很多人有心理盲區,只考慮到了長安的供求,沒有想到那些根本沒有配額的地區。是的,這些地方的有錢人是不如長安多,但不代表這裏的有錢人就沒有實力了!

遠的不說,出長安之後入蜀,巴蜀之地就沒有配額!而巴蜀之地的有錢人可不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裏其實比洛陽、南陽有錢人更多。此時的富豪大多數都是開礦的,鐵礦、丹砂礦什麽的,而巴蜀之地就盛產這些!

還有四川的井鹽也是極好的,開采歷史也長…在這個鹽鐵還沒有成為官營的時間裏,開啟了最後的狂歡——現在,巴蜀之地的富豪在全國都排的上號,基本上都是靠鹽鐵發家!

富豪有錢而缺乏政治地位,更願意在這些奢侈品上花錢。一方面是面子上好看,另一方面也確實是錢多的沒地方花了。他們這些人,如果沒有這些高昂消費,錢就只能埋地下了(字面意義上的,此時流行厚葬,流行到了有條件的情況下不厚葬,會被其他人當怪胎)。

而商人們的這個選擇,讓潛在的買家也不得不改變。

這些潛在的買家都不是會為了一點兒差價糾結的人,他們也沒有這麽多時間就盯著一件商品。所以他們大多是命令家中的管事,到了時候記得買回銀鏡,然後再給一個價格區間…有的人大氣一點,連價格區間都沒有給。

真正負責買東西的都是各家的管事——其實他們面對的情況也沒有多復雜,簡單的說,其實就是價格更高了,東西更難買了!而且他們還得考慮到接下來很長時間,價格不會降低,難買的程度也不會下降…供應長安的這些銀鏡不只是供應長安,長安這邊的價格不能讓商人滿意,他們就會賣到其他的地方。

錯過一次購買的機會或許可以被原諒,但不能一直錯過下去。更不能這次錯過之後,下一次價格更高、更難買!因為這樣就會有人翻舊賬,上次錯過的人的錯誤就更大了!

商人與購買者態度進一步變化,這就像是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漲價很長時間都停不下來了——遲早有人會想要賭將來會漲,於是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貨、囤積,就像是買股票一樣。

只是這種操作會讓市面上的鏡子進一步減少,又推高價格…泡沫就是這樣產生的。直到泡沫大到一定的程度,再也支撐不下去,‘啵’的一聲破掉,爆在某個接盤的人手裏。

不過陳嫣也不太介意,畢竟這就是一個奢侈品。買來自己用的貴族或許花了比原本‘正常’價格更高的價格,但他們既然能承受這個價格自用,那也就不是什麽問題了。

而拿這個做投資的商人或者別的什麽人,既然有錢到可以炒這個,還這麽‘聰明’,那麽聰明反被聰明誤也怪不了別人了。

普通老百姓可沒錢玩這些!

“這可真是…不到這般時候,就不知民間有多少富豪!”陳嬌來和陳嫣說這件事的時候也是嘖嘖稱奇。

陳嫣別的生意她都不怎麽關注,她對生意本身就興趣有限。但銀鏡的生意不同,因為她是一直旁觀著的,所以很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再加上銀鏡確實是她喜歡的東西,更多了幾分注意,到如今,針對市場的火熱她也能輕松說出個一二。

陳嫣正在閱讀一些信件,聽陳嬌這樣說,也只是笑笑:“也不見得是民間多富豪,只是這天下這麽大,就算是一個地方出一個富豪,那也了不得了。”

西漢人從不羞於談錢,但西漢對於商業其實是偏保守的,商人在這一時期能賺到錢,積累下海量的財富都是有可能的,但卻很難保護自己的財富——掌握權力的人想要搞他們,幾乎是沒有難度的。

此時的商人經商,越是做大就越需要找一個靠山,以保證自己的財富不會隨便被人瓜分。只是這種靠山並不總是有用的,中間有太多意外了……

相比之下,東漢才是商人的黃金年代。所以有民間俗語才會說寧願做東漢的賣油郎,也不願意做西漢的巨賈。

另外,西漢對地方豪強的防備也遠強於東漢…所以真要說的話,現在民間豪強、有錢富商其實並不多,至少按照比例來說不多。只不過國家規模放在那裏,加起來看就比較可觀了。

只不過這話陳嬌是不能理解的,她又不像陳嫣,知道歷朝歷代商人和地方豪強的大致情況。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她只會從自己的認知出發。而從她自己的認知出發,這些地方豪強和商人都不是什麽好東西,也不用在乎這些人,民間就算一個都沒有也沒問題!

現在居然冒出來這些,這就是太多了!

不過陳嬌是不會和陳嫣爭論這個的,實際上,陳嫣也不會和她爭論這個…

陳嬌嘖嘖了幾聲,轉而道:“阿嫣手頭有多少‘月華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