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東門之楊(10)(第3/7頁)

至於資源,這是另一重更嚴重的門檻…沒錢就沒有資源,但是有錢了也不一定就有資源。

鮮花花種哪裏來?這可不是一兩種野花,很多都要對現有的花種進行培育。有能夠直接使用的當然好,如果沒有,那就得農家的專家來改良才行。

還有大規模種植遇到的問題,抗旱、抗澇、抗倒伏、防治病蟲害…問題一茬接一茬!這還不是農作物,農作物好歹在這片大地上種植了這麽多年了,很多問題也研究出了一定的解決辦法,鮮花種植在此時還是一個過於新鮮的產業。

新鮮就意味著大量的問題沒有答案,得摸著石頭過河。

至於種植鮮花所需要的土地、人,也都是資源。

這些種種都需要錢,但不是說有錢就能辦妥…陳嫣能夠順順利利辦好,中間一點兒波折都無,這是因為她的資源足夠豐富,雲從龍、風從虎,任何她想要的東西,哪怕她自己沒有,也可以從別人那裏交換得到。

換另一個來做同樣的事情就知道事情沒那麽簡單了。

還有,香皂制造相對容易弄到的原材料‘堿’…華夏對堿的運用很早,雖然那個時候人們並不一定清楚堿到底是什麽,又有什麽物理化學性質,但在實際應用中他們是有用的,這就行了…事實上,許多古代原始的物理化學技術就是這麽起來的。

煉丹的那群大佬,他們知道自己弄的那些是什麽東西嗎?但不耽誤由煉丹弄出了許多有意思、有實際用途的成果,比如說火藥,又比如說豆腐……

但是這個容易弄到是相對的…實際上,堿比較容易弄到是因為需求量不大。這個時候連面粉都沒有,更沒有做發面的需要了,也就是說,堿連這點兒家常需求都沒有。

在需求量不大的情況下,供應量自然也大不到哪裏去。這種時候一旦以堿為重要原料,呵呵,到時候供不應求,價格飛漲還是好的!就怕是真的沒貨,那就完蛋了!供應鏈不穩定,這才是真正的致命一擊!

陳嫣是因為自己的許多產業都要用到酸、堿這些東西,所以有專門的原料工廠,負責開礦、提煉什麽的。換成是別人,難道要為了一個香皂產業弄一個這樣的酸堿工廠?難度擺在那裏,成本也擺在那裏!完全就是難為人了!

以香皂為例,事情已經很明白了。

“雖然我也做一些簡單的產品,比如說糧食,但是絕大多數的產品都是復雜的,原料到加工,需要不同的產業互相合作。有些產品格外復雜,甚至得在幾個不同的產業進行加工…換做別人,根本做不來!”

“這就是做成體系之後的長處了。”

陳嫣想起後世的企業都強調構築‘生態’,雖然在‘生態’這個問題上,大家關於該封閉還是該開放,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構建起生態絕對比沒有構建起生態強勢,這絕對是可以肯定的。

“…然而,就算是糧食,我也和別人不同…大規模經營,用更多的農具、牛馬…我甚至能組織修築小型水渠,灌溉大片大片的土地…還有調配用水,而不是散戶那樣爭水。至於後面糧食還得進一步處理、運輸,我也統統有優勢!”

陳嫣嘟嘟囔囔算賬:“別人成本就是一百錢,我卻能壓倒七十錢、甚至六十錢!這還是因為糧食要用田地,這是主要成本,偏偏大家又差不多…若是我有心打爛糧食生意,這件事不過揮揮手那樣簡單,只是不能做而已!”

陳嫣進入糧食市場之後很少有大動作,她進入的目的仿佛只是為了方便自己調配資源,也是不讓這個巨大的市場中沒有自己的位置——雖然這麽說也沒錯,但她之所以很少做什麽,就是因為她知道糧食市場這種地方,真的做什麽了,容易釀成大錯!

她是喜歡賺錢,賺錢之後她才能過上如今這種生活,除了缺乏現代化的一些娛樂,她並不比現代人過得差!賺錢之後她才能做那些她想做的事情!她如今正在做古籍的整理收集工作,歷史上不少珍貴資料都遺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她的工作或許可以改變這種情況。而這,只是她眾多想做的事情中相對較小的一件罷了。

類似農業上的研究、教育業上的投入、自然科學上的探索,還有與西方世界的交流。這些需要錢,需要許許多多的錢!

但是,陳嫣得到錢的辦法有許多,不至於要為了錢就逼許多人沒有活路!而在糧食上搞風搞雨,無論對於賣糧的農戶,還是買糧的底層城市居民,都是要他們命的大事!

每次糧食市場大波動,看上去哀鴻一片,但真正倒黴的都是小老百姓,以及一批運氣非常不好,跟錯了注的小糧商。真正的大糧商,通通都是能在大波動中獲利的!糧食市場走高,他們可以釋放庫存賺錢,更黑心一點兒囤積居奇也是有的。走低的話他們就吸納…反正他們資本雄厚,糧食又相對耐儲存,怎麽操作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