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采薇(12)(第2/4頁)

但是聽她講這些故事娓娓道來,感覺又不一樣了。

陳嫣會說‘海上生明月’,漫漫海途中,明月、日出、夕陽、繁星、漁獲,生活簡單無趣而又瑰麗。會說起天竺時見識他們信奉本地的‘神明’,那是另一種不同的虔誠,將自己渺小成一粒塵埃…

會說起那些善戰而又愛奢華的中亞人…這些人擅長經商,精明無比。

“那塊土地十分貧瘠,我曾聽人說,貧瘠的土地適合誕生商人,因為靠土地無法生活,這倒是有些道理!那些人往來於東西方,賺取豐厚的利潤。對了,我開的海上商道最該防備的就是這些人,因為這原本是他們的飯碗來著。”陳嫣說到這些的時候無比放松,這些都是她擅長的領域,無論說多少都說不完。

劉徹想了想:“昔日呂太公治齊地大抵也是如此罷…窮則思變。”

陳嫣的眼睛裏有真心實意的快樂…然後有些事情劉徹就明白了,或許那些事情是真的很危險,以陳嫣的身份本可以不去做這些。但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情他難道就做的少了嗎?為什麽要做這些…按照別人的要求,他大可以當一個守成君主,照著祖父和父親的路走下去,又是一輪盛世,誰都會滿意的。

但他偏偏不幹!

硬要說的話,他可以說是大漢開國以來命最好的一個皇帝了,繼位順利,而且繼位之後有良好的底子——國家國庫充盈,七國之亂又將不安分的諸侯王給打掉了!朝堂之中不說處處都好,也確實是有一批相當得用的人才(至於人才不夠的問題,人才永遠都是不夠的)。

守著這樣的優越條件,只沿著先代的路去走?不管別人是怎麽考慮這個問題的,總之劉徹是不樂意的。到了他這個時候,總該有一些不同的東西吧?

現在看陳嫣,其實也是差不多的,這些就是她想要做的事業,所以她才會在這上面做出很多別人難以理解的事情來…雖然劉徹並不太明白陳嫣為什麽著迷於這種事,並且把這些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但,怎麽說呢,反正也有不少人不理解他的,這種事情換位思考就懂了。

“阿嫣在外經歷了那些危險…難道不怕…”理解歸理解,但這個疑問還是依舊存在的。

陳嫣想也不想:“自然是怕的,我是最惜命的一個了…陛下應該知道的。”

確實,陳嫣小時候的一些事就能看出了,她真的是一個挺惜命的人。所以當初陳嫣跑掉這件事才那麽有沖擊力,雖然感覺上陳嫣做出什麽事來都不應該驚訝的,但她那麽個愛享受生活、惜命的人,忽然什麽都拋下了,就為了出走,這……

“只是有些事做的時候,就會忘了惜命。”說到這裏,陳嫣灑脫一笑:“其實也沒什麽好怕的,就算什麽都不做,舒舒服服地呆在家中,誰又敢保證能活到第二日呢?屋檐下掉下一塊瓦片,一場風寒,一匹驚了的馬…這些都是能要人命的!”

明天和意外誰先到來?這個問題或許可以用概率得到一個大概的數字。但問題是,事情一旦發生在某個人身上,那就是百分百了!所以有的時候討論概率,這些是沒有意義的。

“若是因為怕事就什麽都不做了,不是因噎廢食了麽?”

劉徹靜靜地聽著陳嫣說話,陳嫣說的這些相對於兩人過去會討論的一些東西,其實已經‘淺顯’了很多。如果兩人的談話有旁觀者,現在這些至少處於能夠聽懂的程度——這就類似後世的學生討論物理和歷史,即使是學渣,也能聽懂歷史老師說的話,但是換成是物理老師就說不定了。

但是他們以為的聽懂就真的聽懂了嗎?那也太天真了!

去回答歷史問題和物理問題的時候就會明白,前者的深入思考一點兒不比後者來的少!所謂聽懂,只不過是知道了這個事兒而已,背後蘊含的歷史世界裏的種種規律,原本不懂的人依舊是不懂。

劉徹身邊有很多很多的女人,但是她們永遠都學不會像陳嫣這樣思考問題,更不會有她的想法和志向。

這樣一想,劉徹又有些苦笑了。正是因為陳嫣的心‘太大’了,所以他才會無法留下她。

登高望遠夠了,兩人這才下了屋頂…主要是過一會兒就要下雨了,再呆在屋頂上就真的危險了。看到兩個小祖宗落了地,韓讓心裏才算是真正松了口氣。

劉徹這個時候興致還很高,便道:“阿嫣要不要去長樂宮?”

“長樂宮?”陳嫣有些不解,現在長樂宮住的是王太後吧…她去那裏做什麽?

劉徹卻沒有想那麽多,而是說起小時候一起在長樂宮玩彈弓的事情。宮中飛鳥很多,特別是冬日裏,真是隨隨便便打。

“這個時候將要下雨了,哪還有飛鳥?”陳嫣好笑地搖了搖頭,指了指外面道:“嫣陪著陛下走走罷…待會兒嫣還要去椒房殿找阿嬌姐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