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七月(2)(第3/4頁)

這不是假想,而是宮中確實出現過的情況。

畢竟對於天子來說,美女實在不少。常常能見到你的時候自然還記得有你這麽個人,只要記得,回頭就可能繼續找你。但淡忘一段時間呢?說不定就變成真的忘記了!

大概也是因為這方面危機感很重的關系,後宮宮妃之間競爭是很激烈的。當然,沒有人敢明面上挑釁宮規,害人什麽的…不是她們善良,而是懲罰很嚴厲——肯定是要嚴厲的,不然一旦有人開始殘酷競爭模式,破窗效應顯靈,宮中就不要想安寧了!

可是暗中的爭鬥並不會因此熄滅,大家都是各出奇招的!

站在韓讓的位置,可有不少美人想要走通他的關系,許出的好處不知道多少了——他從來沒有收過!他能走到今天不是沒有理由的,除了足夠聰明,更重要是知道自己的分寸、謹言慎行!

他之所以能夠有如今的風光,靠的就是天子!所以什麽事都得以天子為先!為了別人給的好處,就要透露天子身邊的消息,甚至影響天子的判斷…或許手腕足夠高超,一開始是不會發現。但韓讓的一個優點就是不會小看任何一個人,特別是天子…他可不會冒這個風險!

“陛下真是好些日子沒到妾府中了。”平陽長公主笑意盈盈,看上去既不失長公主的風度,但又表現出了很大的喜悅,對於來訪者而言,這無疑是一種隱形的吹捧。

劉徹這些年的變化頗大,主要是氣質上的…獨掌朝政幾年,他已經徹徹底底掌控了這個國家,以及生活在這個國家的所有人。隨隨便便一個舉動就有可能影響到無數人的生活——這種經歷當然會很深地影響一個人。

按照一般人的說法,大概會覺得這是有‘天子威儀’吧。不過如果是陳嫣在,看到劉徹這個樣子,恐怕只會滿臉問號…這怕不是她叔叔哦!

這種威儀確實會讓一個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一些,當然,不是老,但就是年齡感上不一樣了。

就像大學生和高中之後就出社會的社會人,年齡是一樣的,但是後者就是感覺比前者年紀大。有些人覺得這就是社會磨礪之後的‘滄桑’,有些人覺得是成熟,總之就是那麽回事兒吧。

現代人雖然對此沒有什麽意見,但內心無論本人,還是旁觀者,還是有些有些悵然地。

不過此時是不會有人覺得這值得悵然,他們反而覺得這很好,這是天子成熟起來,能夠老成守國的象征呢!

“近日十分事忙…修渠之事還在籌備呢。”劉徹隨口就說出了如今朝廷正在安排的一件大事,“總算是有了定論,不日就要動工,朕這才算是清閑下來。”

最近朝廷的大工程,要從渭河引水,穿過關中修一條渠,直達黃河。

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運糧方便…須知道,因為有長安城,以及長安城附近幾座陵邑存在的關系,關中這邊供糧一直非常緊張,靠本地根本做不到!每年不知道要轉運多少糧食過來供消耗!

消耗也就罷了,關鍵是消耗的糧食是有成本的,這就讓長安及其周邊的糧價非常可觀了…更更重要的是,運輸速度還很慢,之前糧食走渭中轉運過來,一趟就是六個月!真有個緊急狀況,這真是黃花菜都涼了!

於是就有人提出了要修一條關中漕渠,從渭河引水直達黃河。這樣的水渠沒有彎道,純粹直達,速度能提高到三個月一趟,效率提高,經濟效益也很可觀。

另外,修水渠還有一個隱形的好處,到時候水渠沿途不少土地都能得到灌溉,良田可要多出不少!

這個工程哪裏都好,朝廷上下也大多贊同…心系國家的自然能看出來這是一件好事,反正現在國庫豐厚,財政有不少盈余,用來做這個沒有反對的道理。還有一些人,不那麽心系國家,此時也很積極,畢竟有大工程就意味著有大量的金錢、物資流動,從中弄好處的機會就多得多了。

一時之間,朝廷上下都圍繞著這條關中漕渠運轉起來。

在古代社會開挖這樣一條水渠,絕對是國家級別的大工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多!準備起來也是紛繁復雜——說實在的,這個世界同時代也沒有幾個國家能做這樣的事了。或者說,除了大漢,或許就一個羅馬可能有這個能力…那還是可能呢!

華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很習慣從特別大的層面思考一件事的利弊、影響,這也鍛煉出了做大工程的思維和習慣。長城,馳道,還有從春秋戰國以來就很流行的渠道都是這種習慣下的產物。

如果沒有形成完整的國家,擁有成熟的管理集團,具備強大的組織能力,這種事是不可能做的。

羅馬此時倒是不折不扣的大國了,理論上也該擁有這樣的能力。但問題是羅馬骨子裏還是城邦國家的傳統,雖然短時間內膨脹成了亞歐大陸上的頂級大國,可很多東西是不能速成的…所以說他們‘可能’擁有這種能力,還是比較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