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摽有梅(3)(第3/4頁)

側了側身子,桑弘羊做出思考的樣子,過了好一會兒才順著陳嫣的話道:“交通號和海運號?…對對對,就是交通號和海運號。”

交通號和海運號就是當初交通號一分為二的產物,負責陸上交通貨運的是交通號,海運這邊當然就是海運號了。

當初陳嫣還在長安的時候就開啟了轟轟烈烈的交通號建設活動,陳嫣讓人沿官道買下土地、修建貨棧,然後組建大量的車隊…這些車隊是優秀的貨運隊伍,往返於各地之間。

看起來只不過是一個運貨的而已,然而時至今日,交通號已經占據了貨運市場極大的比重!在交通號之外確實也有別的貨運大車幫崛起,他們其中不乏有一定規模的,手下有數百輛甚至上千輛大車,放在交通號還沒有建立起來前,這樣的規模絕對是全天下都少有的。

但相比交通號,這個規模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交通號名下直接擁有的大車就有數千輛,至於間接控制、能夠調動的(很多車夫掛名在交通號旗下,他們的馬車屬於他們自己所有,而且有必要的話,一些小型車隊都是唯交通號馬首是瞻的),這就是一個沒有誰能精準得知的數字了。

事實上,名下到底有多少東西根本不重要…很多人就是太看重這一點了!來自未來的陳嫣見識過現代資本是如何操作的,所以知道,能調動多少東西這才是真正的力量!

現在的交通號,外面的人將其當成是龐然大物不假,但某種程度上還是太過於低估了!

這不是因為外面沒有聰明人,只能說人佷容易被自己時代的局限性遮住眼界!

在此時的人眼中,商賈之事不過是末流,就算肉食者們知道士農工商都很重要!真的商業癱瘓了,國家一樣要面臨大.麻煩!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會重視商人,重視某一件商事了!

他們不會摧毀商業,但摧毀經營商業的人是輕而易舉的。

交通號經營的再好,在他們眼中也不過就是一茬兒韭菜而已…誰會因為韭菜長的太過茂盛而驚恐?最多就是茂盛過頭的時候割一回唄!占據著絕對強勢地位,沒有人會真的把交通號放在心上。

真要說交通號規模太大、影響力太大,這恐怕有風險…emmmm,怎麽說呢,如果是一開始的陳嫣,她確實擔心這些,但現在的她已經能很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了。

一方面,韭菜太旺盛了確實有被割的風險,需要小心對待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卻也不用太擔心…實在是這個時候的人,即使是最有眼光的那批人也不明白商業、金融這些東西對一個國家到底能造成多大的影響。

例如,當年文帝末到景帝初,那段時間天下最富的兩個人是誰?吳王劉濞和鄧通啊!那時節私人允許鑄錢,天下許多大富豪都是靠鑄幣匯聚天下之財的!鑄幣到底有多賺錢這件事就不用多說了,那可比搶錢還快!

順便一說,陳嫣將齊地經營成自己的‘保留地’之後也在這裏開始鑄幣了——其實鑄幣這件事難度並不在銅礦,又或者錢幣的質量之類的。銅礦不是哪裏都有,但中華大地上也不會少。就算一直缺銅,可對於有錢人來說搞個銅礦也絕不是太難的事情。

至於錢幣的質量就更是笑話了,如今市面上的錢幣良莠不齊!最輕的是三銖錢,最重的秦半兩也在流通,它們並沒有因為重量不同就被劃分為不同的幣值!也就是說,就算造出來個三銖錢,一樣可以買到五銖錢、六銖錢、八銖錢一樣的東西!

然而即使是這樣,市面上依舊多的是三銖錢!並沒有人就不用它們呢!反而是一些重量比較重的錢幣,被人擠兌了出去——劣幣驅逐良幣的故事好早就發生了!

鑄幣最重要的其實是有足夠的力量把這些錢幣散發出去,讓人們接受!

這裏的接受不只是普通民眾接受,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民眾怎麽會願意接受太輕的三銖錢?重要的是地盤內的大佬們願意接受!

畢竟靠散發給普通民眾,規模還是太小了。此時普通人用錢的時候不多,特別是農民,很可能一年也用不了幾個錢!錢的流通說白了還是發生在城市中,發生在成城市大大小小的生意當中!

如果地盤內的大佬不願意你的錢進入地面,那就有的是辦法讓你的錢始終只是銅,而不是銅錢!

陳嫣本來是沒有打算靠鑄幣賺錢的,因為這個太需要借勢了!

吳王劉濞和鄧通是當時最有錢的人,前者自己是諸侯王,而且根本不聽中央的,向來把中央的話當放屁!在自己的王國內部,他就是一言堂,以他自己的勢力為後盾,鑄幣,然後發行,這有什麽問題嗎?

鄧通就更牛了,他自己不算什麽,關鍵是他是怎麽發跡的呢?他最初可是文皇帝的男寵…與其說是鄧通有錢,還不如說是文皇帝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