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木瓜(7)(第3/4頁)

聽到這裏,顏異嘴上沒有說話,心裏已經否定了!

當然不能那麽幹,真要那麽幹了,豈不是將南北對立了起來?從法理上也說不通。

後世很多‘民主國家’就很迷信全民公投那一套,然而少數服從多數,聽起來多麽公平公正的一套做法啊…很少有人想過,那少數人怎麽辦!

小團體內搞少數服從多數是可以的,因為人不多,情況也不會復雜到哪裏去。可要在一個大國搞少數服從多數,那就相當可笑了!以一個五千萬人口的中等國家為例,百分之二十的少數也意味著一千萬人口了!

一千萬人的呼聲,這股聲音怎麽也不小了!真的不管不顧,絕對會出大事的!

這還是中等國家,而且百分之二十…呵呵,真要走到全民公投那一步,必然就是左右意見相持的情況了,要是一方的意見壓倒了另一方,哪用得著全民公投啊!所以百分之四十,甚至百分之四十九的少數占比,也不是沒可能啊!

考慮到能用到全民公投這種手段的,也不會是什麽無關緊要的小事…

這種簡單粗暴的全民公投讓一個國家越來越分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華夏的政治傳統就不是這樣,自古以來就不是!講究的是制衡,是妥協,是商量著來!

顏異不是政治小白,只要陳嫣點透,自然也是能夠明白意思的。

陳嫣不說也就算了,一旦說起這些就一時刹不住車,開始以此時已有的一些國家評論起政治來——其實就是嘴炮!倒不是說她多有政治素養,只是後世那麽個資訊大爆炸的年代,人人都能是政論家,個個談論起中南海、白宮、唐寧街、紅場都是了如指掌。處在那麽個時代,她肚子裏肯定是有些貨的。

另外,她這輩子與長安實在是太熟了,與長安宮廷中的人更熟!

帝王之道?她聽過一個君王給另一個君王上課,親眼見證過帝王手段!那些政治上的爾虞我詐,朝堂中的你來我往…對於別人來說仿佛是霧裏看花一樣的事情,她卻是切切實實觀看、評論!

她若是無心關注這些那也就算了,就像她的大姐,從小跟在祖母身邊,祖母的手腕用得著懷疑?後來自己又當了皇後,更接近權力中心了…然而她的心不在這些事上,所以她的政治素養並不會比一名普通的貴女高到哪裏去。

但陳嫣偏偏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姑娘,有著更成熟的思想與眼光,那些東西她下意識地記在了心裏。

她以為只是過眼雲煙,對她的人生不會有什麽影響。但影響這種事又怎麽說得好?很多時候不知不覺就被影響了,誰都不知道多年以前的一次不經意,會在未來引起多大的風浪!

所以這些東西在安靜的冬天逐步積累,即使陳嫣看起來真的沒有地方使用。而在今天,偶爾的閑談,就不知不覺地帶出來了。

政治上的事情,宣室殿內的博弈,對於有心人來說總能說出個一二三。要知道此時的讀書人除了少數打算做學者的,大多都想要做官(很多人裝作不想做官的樣子,實際上只要天子表現出禮賢下士的樣子去請,就沒有不來的…華夏讀書人就是這樣,都夢想著‘致君堯舜’呢!)。

有這樣的念頭,關注一些國家大事、政治事件那就再正常不過了。

這些人私下裏評論、指點江山都是有的…顏異也曾在遊學時見過同輩,甚至師長們說起這些。當時還未覺得有什麽,最多就是覺得這些同輩有些空泛了,真正去做事恐怕不是這樣。

現如今他從最低的小官吏做起,一開始也是碰壁很多的…他開始真正理解什麽是踏實做事,什麽又是空談誤事。想誰都會,做起來完全是另一回事!而僅僅是想的話,佷容易出現過想當然的問題。

現在想想,當年那些同輩們誇誇其談的東西,真心仿佛井底之蛙所言——一個人的經歷與處境決定了眼界。

如果顏異知道‘皇帝的金扁擔’這一笑話,相關的形容應該更準確。

可是陳嫣所言是完全不一樣的,非要說的話就是‘大氣’了,絲毫不像沒有經歷的人所說的一些空泛大話!其中氣度、氣象,不是一個路數。

陳嫣說的簡單隨意,但聽的人顏異卻覺得許多只言片語都讓他受益匪淺。

“…‘自由即奴役,戰爭即和平,無知即力量’,”陳嫣忽然提及了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1984》中的名句,這對於她來說只是脫口而出的句子。這就像是生活在現代的人,偶爾會說一兩句深刻的名言,其中並無區別。

但聽在顏異的耳朵裏,卻仿佛驚雷一樣…無他,此時也有政治方面的書籍,還很多,可是這些書籍即使是再尖刻的,也多少留了一些余地,這大概是古人最後一點點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