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木瓜(6)(第3/4頁)

陳嫣自己手頭是不缺珍珠的,平常就放在那裏,準備她用來做各種瑣碎用處。就和其他沒有經過鑲嵌、打磨的寶石一樣,算是原料吧…這次留下一些珍珠,談不上用不用,更多是一種表態。

表態她是重視珍珠養殖的。

說實話,如果不是為了圖她一個表態,這些珍珠又何必送到她這裏來呢?都已經從養殖珍珠的海島運送到不夜縣了,難道不夜縣那邊的人還不知道要怎麽安排才能效益最大化?!可笑!

這一路運送來,恐怕運送的人都麻煩死了…這可是真正的寶貨!就和運鈔一樣,多的是事兒,還心理壓力重。而且可以預知的,陳嫣看過一遍之後就會讓人送回去,再麻煩一次…

隨手處置了珍珠,陳嫣的注意力又回到了信件上,她將信件仔仔細細再看了一遍。

之前她就知道人工養殖珍珠已經可以開始盈利了,但這次是真的見到第一批合格珍珠——按照信中所說的,第一批珍珠有點兒少,因為依舊帶有實驗性質。等下一批,下一批的產量就會高出一個層次!

陳嫣決定給負責珍珠養殖的管事寫信,令其盡可能擴大產能!

先不說大漢有多少有錢人,珍珠的市場很大,暫時根本不用擔心市場飽和的問題。就說她之前計劃的,將珍珠作為海貿產品送到西方去,這就能消耗大量的珍珠了。

珍珠是全世界都喜歡的有機寶石,陳嫣非常感謝這一共通的審美,這省了她多少事兒啊!

她扒著手指頭算,絲綢、糖、珍珠,她這就攢夠了三樣拳頭產品了!日後打通了東西方航線,這個數字會更多!

比如說印度的胡椒…這也是很好的商品,陳嫣從印度搞到之後就嘗試著在比較熱的地區進行種植,只是現在還沒有成功而已…而陳嫣相信成功是遲早的事情。

不同於瓷器、茶葉這種後世耳熟能詳的‘東方商品’,這個時代甚至還沒有成為正經商品,在華夏本土都屬於新奇之物,更別提在國外了,根本沒有市場可言——市場還得慢慢培育。

胡椒的市場其實是非常成熟的。

最遲公元前十三世紀胡椒就已經從印度被交易到了西方世界,法老時期的埃及,胡椒貿易更是發達,胡椒成為大眾所知的昂貴香料。而到了此時,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人對胡椒的狂熱已經達到了一個高.潮!

羅馬貴族的食譜裏,大多數的菜品都要放胡椒,離開了胡椒,廚師簡直不知道該怎麽做菜了!

為了滿足羅馬公民的需求,此時正值強盛的羅馬已經有了成規模的胡椒貿易,每年有大量海船從紅海出發,就為了從印度西部海岸獲得胡椒!

這使得陳嫣的胡椒不再是獨門生意…不過不要緊,珍珠或者別的什麽也不是獨門生意,只不過陳嫣也有自己的競爭優勢而已。羅馬人的胡椒需求量巨大,長期處在不滿足的狀態,這也推高了胡椒的價格。

陳嫣可以稍微降一點點價格,反正依舊是利潤巨大。

另外,如鐵制品,在西方的價值也高的驚人!但這就不用做貿易了,華夏本土都很缺乏…

想到這些早就準備好的、用於東西方貿易的商品,陳嫣就不得不聯想到探路船的最新進展了——兩年多以前就已經探明抵達天竺的航路了,這兩年從天竺源源不斷搞到各種好東西就是在這件事裏收益的!

而隨著航路探明,緊接而來的就是海貿的開展,對西方貿易的好處陳嫣還沒有享受到,對印度貿易就先賺了不少了!印度的黃金可是很多的,再加上南越盛產的玉石、寶石,這條航路陳嫣賺的美滋滋。

要不是前期投入太高,現在陳嫣已經大發一筆財了!

現在探路船已經探明了後世阿拉伯海、波斯灣一帶,這裏有許多中亞大國,在這個時代也不乏強盛的…比如說安息帝國。

因為地理位置特殊的關系,安息帝國還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此時絲綢之路雖然沒有開辟,但東西方世界的交流依舊在以這種‘中轉’的方式在進行。

這周圍有這麽多的國家,也是做生意的好選擇,不過陳嫣對這一地區比對天竺多了許多防備…她隱隱約約記得歷史上安息帝國是阻礙過東西方交流的,原因也很簡單,安息帝國並不希望大漢和羅馬有什麽直接聯系,如果兩邊直接聯系上了,他這個中間商就無法像之前那樣賺差價了!

如果讓安息帝國的高層知道大漢已經有足夠的能力航行到阿拉伯海、波斯灣一帶,說不定會帶來很多麻煩。

所以陳嫣並沒有著急開拓安息帝國以及其周邊國家的市場,只是通過轉手的方式零零散散地做著生意,從這裏搞一些本地‘或許會有價值’的特產。陳嫣希望先建立起對羅馬的貿易,然後再談對安息帝國的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