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庭燎(6)(第3/4頁)

單就五官來說,兩人的鼻子就很像了。但重點不是五官之類的東西,而是兩人的氣質,那種驕矜確實如出一轍。

說來也是奇了怪了,雖然對外的評價很不同,陳嬌的驕縱滿長安都知道,而陳嫣的好脾氣一樣出名,但除開這個,其實兩人都是很驕傲的人…這大概就是行事作風不同,導致評價不同罷!

劉徹平常注意不到這個,他都不願意好好看看陳嬌,自己的這位皇後。但這次他看到,確實都是屬於天之驕女的驕矜。而且大概是因為兩人是感情很好的姐妹,相處之間不自覺會越來越像對方,所以眉眼之間的那股氣真的很像!

察覺到這個,態度自然就軟了下來…這甚至是他自己一開始都沒有料到的。

這種情況在最近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次數多了,陳嬌也回過味兒來了。一開始只是冷笑,如今卻更加嘲諷!

“阿嫣曾與我玩笑話,說男子本性下賤,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我當是當她小兒女話,人小鬼大而已。如今想來,竟是一字也不錯的!”這樣說著十分解氣,陳嬌更加肆意了。

“原本擔心陛下會惱怒阿嫣逃出長安,拂了陛下的面子麽…卻沒有想到陛下並未如此,反而比以往更加上心。阿嫣留下信件,信件中樁樁件件都是對我、母親還有家族的愧疚,生怕陛下一個不順心就要把這些怒氣發泄在我等身上。現在看來,這有什麽可擔憂的!”

“若是她在外頭一輩子回不來,說不定陛下要記她一輩子,念著我是她姐姐,陛下反而還尊重忍讓些…沒想到陛下也有今日,真沒想到!”

陳嬌的性格確實不好,什麽時候都不知道忍讓,也不知道什麽叫適可而止,這些特質從她說的這些話就可以知道了——就算劉徹再忍讓她,說這些話後必然也會發怒的啊!

果然,劉徹猛然瞪向陳嬌,一對夫妻互相以仇視的目光看著對方,倒好像一對生死冤家似的!

劉徹本想說些什麽反唇相譏,只是心念一動,忽然又覺得疲憊非常,灰心之下竟覺得與陳嬌爭論這些實在沒什麽意思。

疲憊道:“阿嬌,你明知朕不是…朕何嘗不惱怒?說實話,如今尚覺得被阿嫣狠狠傷了臉面。但相比此事,更憂心阿嫣在外如何,會不會吃苦,會不會委屈…會不會有生命危險…那丫頭從小有多嬌慣你是知道的,從未吃過半分苦頭。當年朕亦許諾過,決不讓她受委屈,如今…”

“阿嬌,朕知你是氣急了才說這樣的話,真如你所說,把朕當什麽了?又把阿嫣置於何地呢?”劉徹說這話的時候已經隱隱有些虛弱了。

他到底還不是日後那個經歷了無數陰謀、戰爭、政局動蕩、歲月流逝的千古一帝,至少在現在他還是個心思相對熱忱敏感的青年人。現在的他有著種種情緒,而不是將來,心硬如鐵。

人到中年的時候他尚且能為李夫人之死傷心,而且還因此惠及整個李氏——這雖然有扶持利用外戚的緣故在,但李氏的人其實很不堪用,他當時可選的外戚並不少。之所以還是選擇了李氏,原因已經很明顯了。

而人到老年,如鉤弋夫人,看著多寵愛啊,並不比曾經的衛子夫、李夫人來的弱。可是因為擔心太後權力過大,一句殺母留子也就處置了。

皇帝的心大抵如此,年輕時或許還有一兩分真,到底是少年人呢,熱血未涼!但坐在那個位置上,經歷世事,遲早會冷漠絕情到不像個‘人’。寡人、孤家寡人,這種自稱實在是恰當極了。

劉徹的話讓陳嬌沉默了,但她並不是被劉徹說服。按照劉徹的說法,他哪有那麽不堪,說到底他是真的動了真情,而不是如陳嬌所說,一點兒征服欲作祟。

陳嬌相信劉徹是真的擔心妹妹的安危,甚至願意相信他對妹妹有他所謂的真心。但他依舊保持原本的看法:阿嫣的逃離反而讓劉徹對她執念越深了,身為皇帝有什麽得不到的呢?一旦求而不得,第一反應絕不是放棄,而是變本加厲、心心念念才是啊!

若真是小妹妹入宮,說不定幾年之後也就淡了,只能依靠著少年時的一點兒情意保持地位上的尊嚴。

陳嬌之所以現在不說破此事,是因為她發現根本沒有意義…或者說,劉徹自己當局者迷,是不會認可她的說法的。他自己已經有了想法,以他的性格,別人說什麽又有什麽用呢?

再者說了,或許他的想法還真沒錯——愛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愛意的產生和構成也很復雜,根本不能捉摸。陳嫣離開了長安,想的是時間久了,劉徹對她就淡了,然而這終究只能是幻想。

在他眼中,她更美、更好、更加特別了,不是因為她本身,而是因為他掛念她、他得不到她…然而誰又能否認這不是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