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蒹葭(1)(第3/4頁)

陳嬌扯了扯陳嫣身上的披帛:“今日如此裝扮,回頭便能風行長安了!”

陳嫣本來就是長安有名的‘大V’,雖然她並不常呆在長安,但卻屬於‘不在江湖,江湖卻處處是她的傳說的那種人’。

一方面是她地位高,這就像是皇室,就算什麽都不做,那也是眾人矚目的焦點。另一方面是她常常鼓搗一些‘新東西’,長此以往,很多人都視她為流行的象征了,弄出什麽東西來都有不少人立刻跟風。

這種風氣從去年起愈演愈烈…因為那個時候陳嫣及笄了!及笄禮辦的盛大。而那之後她就拆掉了丫髻,開始像此時的小少女一樣,穿衣打扮上有更多的選擇。

雖然從陳嫣的角度來說,十三四歲的依舊是個孩子,但顯然在其他人眼裏不是這樣——劉嫖最近就在為她的婚事左右斟酌,然而挑來挑去都沒有合心的。

陳嫣身上的袒領襦先不說,陳嬌首先就覺得披帛會風行。畢竟披帛感覺上更像是一種‘配飾’,對於此時重視衣裳禮儀的人來說,脫下深衣換上襦裙或許有些難,但加個配飾什麽的就容易接受多了!

上下身的襦裙和同樣上下身的襖裙不一樣,襖裙是後來才有的,而襦裙歷史悠久,其實在先秦時代還是挺流行的。只是到了秦漢,深衣成為主流,襦裙被排擠到了邊緣地帶,貴族很少見穿襦裙的!

同樣是上下身,襦裙的上襦下擺要紮進裙頭裏面,襖裙的上襖下擺則是散落在外,遮住了腰部——此時不見襖裙,很有可能是這違反了一般人的常識,古人很難想象衣服的上下不是一體的。

所謂襦裙,雖然上下並非真正的一體,但下擺紮進裙子裏,也顯得像是一體了——差不多就是‘假一件’吧。後世有‘假兩件’,而且相比‘真兩件’同樣省布料的多,對照來看也是一種相映成趣了。

襦裙對於貴女們來說還是有點挑戰心理防線的,但披帛不一樣啊!

披帛這個東西其實不是陳嫣原創,從上古時期這東西就有了,不過日常生活中女子們並不用它。它局限於舞伎們表演舞蹈時用,飄飄飛飛的很好看!

陳嫣披著披帛晃一圈,大家都覺得好看了,回去自然也會裁一條出來。

可別小看古代女子趕流行的心,有些東西其實哪一個朝代都一樣!比如說如今還流行將一種素紗蟬衣穿在深衣外面呢,要知道這個以前是穿在深衣裏面的!只不過有人穿在外面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覺得好看,於是就有了‘內衣外穿’的風潮!

有陳嫣來了,陳嬌也就懶得和別人虛與委蛇了,只和陳嫣說話。

底下有歌女舞伎表演,還有各種各樣的百戲,這些漸漸開場。其他人此時也知情識趣,不再找陳嬌搭腔。

陳嫣在陳嬌耳邊道:“有東西送給大姐。”

陳嬌揉了揉癢癢的耳朵,咯咯笑道:“別在耳邊說話——之前不是送了賀儀麽?”

“這次不是為了大姐的生辰,只不過是有一些有趣的玩意兒,給姐姐玩罷了!”陳嫣解釋了一下,然後讓身後的人拿出來。

一個是之前弄出來的白砂糖和冰糖,陳嫣指著道:“此為霜餳與冰飴,甘美異常!與賀儀中的‘紅晶’仿佛,然而有大不相同——大姐回頭試味就知了!這是阿嫣自制的,大姐拿著玩吧!”

雖然潔白如霜雪的白砂糖挺吸引眼球的,但說到底只是吃的而已。陳嬌看了一眼就讓人收起來了,另外一樣倒是直接打開匣子,上手拿了一個。

“這是團扇?”陳嬌有些意外。

此時普通人扇風用的扇子陳嫣並不太了解,但確實很粗糙,很多時候就是隨便用個什麽扇扇風得了。但是到了權貴階層,那就不一樣了!有人為他們扇風,他們手上的扇子相較於扇風的功能,更像是一種裝飾品!

從古時候就流行的扇子名叫‘便面’,普通扇子是以扇柄為軸的兩扇門,那麽便面就是一扇門的那種了。直到三國魏晉時這種便面依舊很流行,和拂塵一樣,是人們拿在手裏的裝飾品。

相對於便面,後世大行其道的團扇就要小眾的多了,只在宮廷女子手中流行。所以日後的班婕妤會做《團扇詩》,以秋日寒涼棄扇比喻君王的無情。

不過陳嫣的團扇和普通團扇有些不同…此時的團扇其實很普通,扇面使用的白色的絲絹,圓圓的,又有‘明月’的別稱。

陳嫣讓人將團扇常用的生絹制成熟絹,然後上了膠礬,由此絲絹便能托的住顏料了!陳嫣下筆作畫,使之精美異常!

比如陳嬌拿在手裏的這一柄團扇,扇面上畫的就是一叢溪水流淌,天空中又一輪明月,而明月周邊還有彩雲。背景則是各種或深或淺的藍色,從月白到青蓮色都有,有一種如夢似幻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