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風雨(3)(第2/4頁)

對於有著這樣恩情的天子,臣子如何效忠也不為過!所以華夏改朝換代的時候,其他人都可以投效新朝廷,如果前朝無道,稱之為棄暗投明也沒什麽問題。唯獨那些受過前朝恩惠,前朝天子對他們有過知遇之恩的臣子不一樣!

他們的這種‘識時務者為俊傑’落到其他人眼裏,更多時候也是一種嘲諷,甚至對於統治者來說也難免有這種心情。

畢竟,當他們位置轉換,站在一個統治者的立場上後,很多事情就不一樣了。他們理所當然地也會想到那些自己提拔才能上位的大臣,希望他們能夠學會忠誠。

所以說,竇嬰表面上多麽傲慢的一個人啊,實際上他對當今天子是從心底裏感激的。當今天子曾經希望他能改改自己的脾氣和政壇風格,行事更加‘謹慎’,他自知做不到,於是以一種‘無聲抵抗’的方式應對天子。

而真正這樣去做,由此‘堅守本心’的竇嬰就真的高興了嗎?當然不是!辜負了天子的期待,這本身對於他來說就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自我折磨了。在面對天子的時候,他始終是有一些愧疚的。

閑話了一會兒,劉啟忽然笑了一聲,然後又看了看竇嬰:“你和朕其實差不多大,如今看著卻比朕好太多了!”

他們從親戚關系上算是表兄弟了,年紀確實差不多,劉啟略大,但也大不了多少。劉啟細細地看竇嬰,搖頭道:“朕仿佛是一株朽樹,外面看還好,其實是搖搖欲墜。你則不同,還生機正旺。”

“陛下——”竇嬰擰緊了眉頭。

如果是別的臣子聽到這樣的話,說不定就要滿心惶恐了。畢竟天子現在的情況特殊,誰也不摸不準他現在的心思。萬一天子現在是心情不好,看不慣每個比他長壽的呢?聽起來很無厘頭,可對於掌握著天下偌大權勢的天子來說,當他們失去控制的時候,多無厘頭的事情都幹得出來!

歷史上不少有為之君到了晚年就晚節不保,幹出不少荒唐事來!此時的人不見得有那麽多先例以供參考,但這種明擺著的事情,竇嬰這種聰明人又怎麽會想不通呢。

但竇嬰並不擔心這些事情,他對他這位陛下有著足夠的了解!年輕時候或許還有年少氣盛之時,可年紀漸長,就真的沒有什麽太過出格的事情了。所做的每一件事幾乎都是經過考慮的,若是有些事看上去令人不解,那也是別人看不透罷了。

就如同當初對待周亞夫,多少人不解,甚至心寒——心寒的是這樣的功臣最終只能有這樣一個結果!

當初七國之亂,換做一般人誰敢帶兵平叛?又有誰能夠帶兵平叛?誰都不敢去,誰都不能去,最終還是周亞夫去了。不僅去了,還把事情辦的漂漂亮亮的。只這一件事就是能吃一輩子的功勞!不說一輩子靠這個加官進爵,至少也要能保君臣善始善終吧?然而沒有。

可是竇嬰知道,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當今一朝的好臣子,到了太子那一朝不一定依舊是好的,所以就得把這些人揀擇出來!

這沒什麽可抱怨的!天子又不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做這件事,他是為了漢室江山!當時處在那個位置上的人不是周亞夫,而是別人,比如說他竇嬰,要面對的是一個結果。

對事不對人罷了。

對於天子忽然說出這樣的喪氣話,竇嬰更多的是不解、是擔憂!當今天子這樣的人都忽然說出這樣的話了,為什麽?到底發生了什麽?

劉啟伸手示意打斷了竇嬰即將頭口而出的寬慰,目光越過內殿的屏風,看的很遠。過了好一會兒才嘆了一口氣,悠悠道:“竇嬰啊…你這輩子最喜歡的孩子是哪一個?”

“…?”這個問題其實有些問倒了竇嬰,雖然按照理論來說,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在他所處的那般大家族裏,親情其實會被壓的很淡。這並不是特例,而是真實情況。

都說天家無親情,這話說的有些絕對,但的確有其道理。而放到公侯之家,也是有共通之處的!

公侯之家,父子親人之間以禮來進行約束,父親一天之內和孩子接觸的機會有多少?而且大多數富貴人家孩子還很多,其中不少不是一個母親生的。多少父愛被分成很多份也就沒多少啦!

沒有什麽交流,也沒有什麽精力,孩子還那麽多,父親和孩子之間能有什麽深厚的感情呢。也就是嫡子、長子,或者母親受寵的,這才能多得一點兒關注。只不過這種的話,又能稱得上真正的‘喜歡’嗎?

竇嬰本人就是一個典型的貴族侯府家庭的家長,家中有夫人照料一切,包括教養孩子!也就是嫡長子他算是用了心的,時時看顧。只不過這種看顧很多時候也是沒有溫情成分的,就和班主任關注班上優等生的學習情況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