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園有桃(5)(第2/4頁)

這不是古人吃的怪,而是時代不同了。那時候糖很稀罕,大家這麽吃就和現代一些高級餐廳裏會在菜肴上撒可食用金箔是一個道理。味道不一定好,但這能夠提升菜肴的價值啊!

真正說起來,某種稀有的珍貴食材並不一定比某些食材來的好吃,但他們的稀有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了。

由此,陳嫣很清楚,只要將柿子做成柿餅,立刻就能成為市場上大賣的商品!不只是能夠賺錢,也能夠推動柿子的種植。柿子可是個好東西,不挑生存環境,在北方土地最為貧瘠的地方也能夠生存下來,產量也大。到時候家家戶戶都種上幾棵柿子樹,光靠賣柿子也能補貼家裏,改善生存環境了。

至於說柿子皮還可以入藥,柿子葉可以制成一種富含維生素的茶葉,堪稱渾身是寶,emmmm…陳嫣確實聽說過,但她不太會這些,所以首先也只能計劃著做柿餅了。

就在陳嫣暢想美滋滋的柿餅滋味的時候,為了幫助她達成目標,趙申帶了兩個隨從,就在申老板的介紹下,跟著他的朋友去看柿園了,

申老板的那位朋友,正是那位很早就認識,如今在市坊靠著做中間人,有生意時闊一陣,沒生意時飯都吃不上的那個。

這也算是照顧老朋友了,這生意若真的做成了,他肯定能從柿園原主人那裏拿到一定的好處。

這朋友並不知道趙申的具體來歷,更不知道他背後有什麽人。主要是申老板是個聰明人,明白什麽時候口風應該緊。既然不夜翁主沒有憑借身份做什麽的意思,那這個時候也不必亮明身份了。

申老板並不知道陳嫣想要低調的心,也不明白她具體在考慮什麽,但他也不必要明白,只要順著這位翁主的意思就不會出錯了。

“要說此處柿園是極好的…若不是師公之父前些日子去世了,須置辦陪葬品,料理喪葬,柿園也不會賣。”路上申老板朋友極力稱贊了柿園一番,仿佛趙申碰到柿園發賣是天大的運氣,天予弗受,反受其咎,應該快快定下決心下手才是。

只能說他的話半真半假吧,趙申雖然年輕,但腦子是很靈光的,不然櫨山莊園那麽多年輕人,第五管事也不會單單提拔他了。

這柿園主人姓師,在本地也算是個小土豪了,因為在鄉梓也沒做過什麽惡事,偶爾鄉人有難也會幫忙,年紀稍大了一些,人也尊稱一聲‘師公’。

這位師公上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父親,於前些日子去世了。

對於漢代人來說,家裏長輩死了,這絕對是一件焦頭爛額的事情。心裏感情上接受不了是一回事,經濟上帶來的實際困難也是一回事。

漢代人重視死後世界,所以陪葬品著實豐富。即使只是稍有條件的中人之家,也得想辦法弄來一些珍貴之物。若是師家這種,地方上的小土豪,那就更要竭盡所能了。

有的時候有些人也能看出厚葬的‘荒唐’,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相信有死後世界的。這一點具體可以參考某些很有德行的皇室成員,他們要求薄葬,歷史上也是有記載的。

民間自然也有這種人…只不過他們的後人若真的按照他們的意思薄葬,那就有些麻煩了!

漢代是一個很重孝道的朝代,怎麽看孝順不孝順?很多事情不過是他人一張嘴,說說罷了,真正的行為才更有說服力。舍得給老爹老媽厚葬的不一定是大孝子,但連厚葬老爹老媽都做不到,這是孝子嗎?

這個邏輯,從此時來看,沒毛病!

真要落個不孝的名聲,日後在鄉梓,在自己的圈子裏,如何混的下去?

這就逼得很多其實並不是那麽有錢的人家打腫臉也要充胖子,就算用掉全部的家產,甚至舉債,也得操辦出一場隆重的喪事,陪葬出十分豐厚的隨葬品。

師家倒還好,至少不會陷入那種困境,但流動資金耗盡,四處籌錢是少不了的。

師公之父下葬的時候,那場面,鄉梓之間沒有不稱贊的,都說師公是個大孝子。師家因此面上有光,鄉梓之間的名聲更好了。表面上師家為此歡歡喜喜,背後的苦澀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師家就和其他的地方土豪一樣,也是要涉足商業的。為了置辦這一場葬禮,流動資金都被抽空了!這如何能行?再加上借債也得好好解決,這個時候得為之前的風光大葬還賬了!

家中幾處產業一考察,沒有太多猶豫,柿園這個相比之下並不怎麽賺錢,而且還有各種麻煩的產業被拿了出來。

不過因為地理位置,以及柿園本身的原因,這份產業頗有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意思。放出風聲好幾日了,也沒有誰家特別有意於此的意思。

這些其實是早就預料的了,畢竟要是柿園真的那麽棒,師家也不會一點兒不帶猶豫的,就選了柿園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