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擊鼓(2)(第2/4頁)

說著開始嘮叨道:“吾等來一趟臨淄甚是難得,臨淄難道無趣?市面上好多有意思的洛陽是不見的。對了,方才那一家的蜜餞好吃,洛陽沒食過這般好的蜜餞,你說說他們用的是什麽秘法……”

小跟班已經雙目無神起來,他們家這個小公子什麽都好,人聰明,但有一點,真是極啰嗦的一個人!一旦說起來就會沒完沒了!能從一頓饔食扯到冬日裏的一場雪。不會停,停不下來,除非家上出面。

然而現在是絕對等不到家上的!

他只能嘗試著去打斷自家小公子:“公子日後要在臨淄求學,就算臨淄再有趣味,日後也有的是機會一一逛看。今日的話,今日的話就回去吧!不然被家上知道了,說不得又要責罰公子了!”

桑弘羊卻對此不屑一顧,且不說父母對他的責罰永遠是雷聲大、雨點小,根本舍不得下重手,所以位於小跟班的‘警告’置若罔聞。就說臨淄求學這件事本身,在桑弘羊看來都有可能泡湯掉!

相比起自己的父親,年紀小小的桑弘羊可能更加能看清楚形勢——自家之所以希望自己來臨淄拜師,一個是臨淄文風薈萃,名士多,若能拜得其中一個,自然是好處多多。另一個原因就是家裏兄長和這邊的文士有了比較近的關系,讓桑弘羊能拜到一個比較好的老師,並且受到老師的器重。

而現在的問題是,第二條幾乎是廢掉了。至於第一條,如果沒有第二條作為前提,臨淄再文風薈萃,再能人輩出,這又關桑弘羊、關桑家什麽事?

還不如在家鄉洛陽尋一個老師,至少那是自家地盤。憑著自家的名聲,洛陽的老師不說隨便桑家挑選,至少是少有不能拜師的。

不過這話就不必說出來了,桑弘羊話多,但他來自家族特有的精明一點兒也不少!很多時候他比身邊的父母、兄弟都要頭腦清醒的多,但這種清醒和聰明隱藏在咋咋呼呼的日常裏,被很多人下意識地忽略了。

眼睛往邊上一瞥,立刻道:“那家鋪子新奇!我去看看!”

小跟班又是只能跟在後面了!

桑弘羊仗著人小,一下從人群裏鉆了進去!原來這是一家新開張的酒舍為了拉客想出的新鮮主意,外面墻上貼了好幾個問題。其中有各家典籍上的,也有算學的,林林總總的也有十來題吧,按照此間主人的說法,能答對三道的就能免費消費!

臨淄這個地方,以此時的受教育水平來看,算是平均水平很高的了。得益於文化傳統,哪怕是大街上看著像是地痞流氓的小混混,也能拽兩句經書名言。這樣‘以文會友’的方式自然能夠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大家自以為水平還不錯,肯定是要來試試的。

店主人也隨便這些人試,題目都是請高手出的,哪裏是隨隨便便能答出的!若是真的有過關的,他們自然奉為上賓。至於那些沒有答對的,在這裏都忙活半晌了,多少都會有些意願踏進這間酒舍。哪怕十個人裏頭有一個人進去,那也足夠老板笑的合不攏嘴了!

再者說了,眼球效應嘛…大街上大家自然往人氣高的店去!如今吸引到這麽多人看過來,本身就達到目的了。

桑弘羊見了立刻道:“吾也來!”

說實話,一家酒舍的消費對桑家來說算什麽呢?只不過題目出的有意思,一下激起了桑弘羊這個小孩子的好勝心。

他雖然只是個小孩子,但相比起普通人那肯定是不同的!他可是從小跟著老師讀書誦經,桑家又條件優越,讓他能夠專心於此。基礎之牢靠,好多正在讀書的士人都比不上他這個孩子。

店家的人見到是個孩子也沒有輕視,這年頭有志不在年高,常常能聽到關於神童的新聞。更何況剛剛就有一個更小的女郎答對了問題進去了,現在再來一個如此自信的孩子,又有什麽的!

因為不能讓後來者知道題目答案,所以心中有答案的都要寫下來,然後交給店家的人。

酒舍的人準備了筆墨和竹簡,桑弘羊走到一邊,唰唰唰寫下題目答案。前面有八道都是經史類的,而後面兩道卻是算學題目。經史題目桑弘羊也不是每一道都能拿下,真正有把握的也就是兩三道而已。

如果是別人,恐怕就會覺得有點危險了。因為算學題目難啊!一般的算學題目已經足夠讓漢朝人抓狂了,更何況是這種出題人刻意挑選,準備著為難人的題目呢!

但桑弘羊不同,從小他就表現出了卓越的算學天賦!在他的兄長使用算籌進行艱苦計算的時候,他隨口就能說出最後的結果。一開始大家不相信,幾次試驗之後才不得不承認,即使是使用算籌的人和他的答案不一樣,那估計也是用算籌的人錯了!

家中兄弟還會相當誠懇地向他請教怎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