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雞鳴(1)(第3/4頁)

男童大概是被嘮叨的多了,鼓了鼓肉乎乎的臉頰,拉長了嗓音道:“知道——了——!”

陳嫣這邊則是被迎進了齊王宮…雖然不是很樂意占官府的便宜,可若是諸侯王的招待,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說起來大家也算是不遠不近的親戚了,來到異地在親戚家住幾天確實不必有什麽負擔。

特別是家中親戚還都是土豪,絕對不會缺住的地方。

住進了齊王宮之後陳嫣一行人先是休整了一兩日,雖然一路上談不上如何辛苦,但怎麽說也是‘旅行’了,旅行哪有家裏住的舒服!在齊王賓至如歸的照顧下,簡直處處和長安沒什麽兩樣。

等到恢復了元氣,陳嫣就閑不住了,想要在臨淄逛逛。對此,不只是她,她身邊的侍奉的人也是舉雙手贊成!人都來了臨淄了,不好好看看,豈不是很虧?

齊王劉壽則是極力照顧這個表妹,聽聞她有遊玩的意思,立刻安排車馬、衛兵、向導,還有令牌什麽的——也就是說,陳嫣甚至可以去看齊王的私產!

雖然陳嫣身邊也有期門武士,但期門武士的儀仗拉出來還是太囂張了,齊王安排了衛兵倒是更好一些。

由此,陳嫣一行首先就去看了臨淄集市。

長安也有大大小小好幾個市場,但很難和臨淄集市相比!如果單單說奢侈品,長安或許還能壓臨淄一頭,畢竟長安住著帝國絕大多數的貴族。但要說產品的多種多樣、數量的堆積程度,那絕對是臨淄更勝一籌了!

陳嫣甚至在臨淄集市上看到一些外國人的身影!

其實長安也偶爾能看到胡人(不過很少見,大概要等到張騫通西域之後才會漸漸多起來吧),然而長安可是比臨淄離西域近得多啊!更何況臨淄見到的不只是西域胡人,還能見到此時居住在朝鮮半島的‘衛滿朝鮮’人、南越國人…這些人很多看起來和華夏人無異,但服飾、口音都透露了他們的真實身份。

“臨淄果然是臨淄呢!”陳嫣忍不住贊嘆!這些人來到臨淄自然是為了得到臨淄的商品!此時的臨淄手工業為天下之冠,特別是絲織業,更是穩坐行業龍頭老大的位置。

這倒不是說齊地的絲織品質量最好、最精美了,就像‘錦’這種織物中的黃金,一直以來都是陳留郡襄邑的最好!只是齊地的絲織品品種齊全,產量巨大,而質量也能保持在普遍水平以上!

有的地方,絲織品質量或許很好,可是如果不能大規模生產,實現商品化,那麽對於經濟的意義就不大了。

冰紈、薄綃、綺羅、素紗…各式各樣的絲織品在齊女勤勞而靈巧的雙手間誕生,然後銷往‘世界各地’。陳嫣知道,這還不是臨淄最巔峰的時代,臨淄最巔峰的時代要等到張騫通西域!那個時候作為華夏商品的代表絲綢,大多數都是從臨淄起運的!表面上說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實際上應該是臨淄才對!

也正是憑借這些,臨淄城中的家庭才能應對越來越高昂的物價!

說到臨淄的物價,陳嫣真是被嚇到了!長安作為國都,生活成本已然不低,可臨淄算算帳的話,可能比長安還要高個兩三倍!

臨淄因為巨大的人口,在商品豐富的同時好像又什麽都缺!似乎只要是這個時代有的東西,拿到臨淄都能賣的掉……

手工業產品還好一點,對於臨淄老百姓來說最為缺乏的可能是各種農產品了——周邊地區根本供不起這座人口過百萬的城市!這個時候養活這座城市的就是經濟規律了!

只要有錢賺,商人自然會送來臨淄人需要的商品。都說‘百裏不販樵,千裏不販糴’,柴薪、粟米這一類商品分量重、價值也不算高,如果輸送距離太大,那就完全不值得了!

可是如果價錢開的足夠高呢?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過去大家會說長安居大不易,米珠薪桂雲雲,但那是誇張而已,哪能真到‘米珠薪桂’的程度!可是在臨淄,這一句誇張的話正在無限接近於事實!

奢侈品什麽倒還好,陳嫣挑了幾樣喜歡的東西,感覺上並不會比長安更貴。但是和普通小老百姓相關的日用百貨,那價格就要高出好大一截了!

幫著陳嫣去打聽這些的小婢女回來稟報,婢女清都聽的咋舌:“奴婢的家鄉在吳地,少時就常聽家人說生計艱難,物價一日高過一日,可是和這臨淄城一比,竟是拍馬也不及了。”

陳嫣將臨淄的這個情況記在心理,暗暗覺得在臨淄周邊搞農業應該會很有前途。當然了,這麽淺顯的,大家都應該知道…所以陳嫣更進了一步,覺得搞點農產品中的經濟作物還是不錯的。

大家都知道臨淄缺乏農產品,那自然會盡可能地利用臨淄周邊的土地進行農業生產。只要能生產出來,根本就不怕賣不出去!既然是這樣,即使是陳嫣,在臨淄周圍恐怕也是很難拿到土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