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板蕩(4)(第2/4頁)

就比如當年長樂宮家宴,梁王猶在,太後欲以梁王為皇太弟。當時的他其實只要保持沉默就好了!以他的政治眼光難道還看不出天子其實是在演戲,根本不會傳位於梁王嗎?既然是如此,天子必然有所安排!輪不到他來出這個頭!

他出了這個頭只會讓太後生氣而已!

而他竇嬰再有才,立足之本也是太後的侄兒而已!惡了太後只會讓他舉步維艱!

但他還是出列朗聲道:“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上何以得擅傳梁王!”

因為這是他內心真實的想法,他的道義!

若是竇嬰只有這樣浪漫主義的一面,他或許還不會那麽痛苦!作為竇氏子弟,也不一定要在朝堂上生存。靠著皇太後,竇氏已經是大漢一等一的權貴門第了,他就算做一個閑散貴族子弟又如何呢?

偏偏他的性格裏還有後天受環境影響,養成的報國之心,以及對家族的責任!

若他是一個志大才疏的庸人,可能還好一些。因為能力不行的人升不上去,也就惹不出什麽禍事來。但竇嬰不是,即使是在普遍素質都頗高的竇氏家族,他也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

所以他才會得到重用,甚至成為了當年粟太子的老師!這意味著他是天子安排給自己兒子將來的‘丞相’——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太子的老師都是能競爭丞相之位的,而且成功率極高。

可以這麽說,竇嬰的悲劇其實就是由一個個‘偏偏’組成的。

他明明可以做個閑散子弟的,偏偏成了國家重臣。他本能做個聰明的政治家的,偏偏又有不能動搖的原則和理想。他是明白自己性格弱點的,按理來說這個時候應該知道急流勇退,偏偏他性格的另一部分讓他沒辦法這樣做。

事情再次回到了原點…一生無解。

出神到了最後,回過神來,他不得不略有自嘲道:“阿嫣這話說的極對呢…若賈誼能暫且忍耐就好了!人生一世怎能事事順從心意而來,尤其他還是朝堂一臣子。”

“也不是這樣。”陳嫣沒有察覺到自己這位表舅的復雜心情,看著寬闊的渭水,發自內心道:“那不過是以朝臣論之而已!在‘朝臣’之前,賈誼先是一個人,先是他‘賈誼’!人不過活一世,若是能順心便盡量順心罷!”

陳嫣回憶著道:“阿母想讓阿姊溫婉賢淑一些,也不至於常與太子表兄爭吵。難道阿姊不知這樣最好?然而阿姊卻沒有那樣…我想,若是不改,阿姊可能日後會後悔。可若是削足適履一樣地去改正,現在的阿姊就要日日煎熬了吧。”

本來竇嬰還在滿心復雜呢,忽然聽到陳嫣用小女兒心事相比,又有一些哭笑不得了。然而在哭笑不得之後卻是沉默…其實又有什麽分別呢?

天下事的道理就那麽多,他魏其侯竇嬰,所有人眼中的‘人傑’,到了最後卻不如一個小孩子看的清楚。

世人往往輕視小兒,認為他們什麽都不懂。其實說起來大概正是因為年紀小,沒有被外物亂了心智,所以才能清楚明白,幾近於‘真心’。

“人來一世是為了好好活,所做的事莫不是為此。可若是為了所做的事反而不能好好活,那便是本末倒置了…表舅?”陳嫣說到後面其實就有一些自言自語了,不是在說竇嬰,而是在提醒自己。

她怕自己想的太多,反而不能像小孩子一樣‘一心一意’!

要在這個時代好好生活昂!!

“阿嫣!”本來還不能明白陳嫣和竇嬰表舅在說什麽,但都提到自己的名字了,陳嬌還是能聽懂的。

陳嫣回頭,這下之前的感慨萬千全都被扔到爪哇國去了!咳、咳咳,雖然她沒有說人壞話,但不管怎麽說也是背後提到別人了。被抓住之後總有一種微妙的心虛啊……

“大姐…”不能更乖巧了。

陳嬌給了陳嫣一個‘稍後找你算賬’的眼神,然後微微行禮:“舅舅!”

竇嬰原本也在‘胡思亂想’來著,直到此時被陳嬌打斷了思緒,這才發現場面的怪異。他和一個小小女童已經聊的很深入了,某種程度上來說,就算是和相當親近的朋友也沒有這樣‘推心置腹’過。

有些事情不能對人說,或者即使對人說了,別人也是無法理解的。

名滿天下的魏其侯有著這樣那樣的掙紮與煎熬——這些在他自己看來都是切實存在的、一直困擾著他的,但是在某些人眼中,大概只是沒事找事吧。只能說,有些事情不是親身經歷者,是很難明白的。

陳嫣倒是很懂竇嬰的心情,沒辦法,她這個表舅實在是一個聰明人!正是因為是聰明人,所以才會越想越多,才會內心掙紮。不然換一個活的簡單一點的,也就沒有這些煩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