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板蕩(3)(第3/4頁)

“表舅怎麽在此處呢?”

這是一棵長在水邊的歪脖子柳樹,已經處在‘權貴片區’的邊緣地帶了,所以人很少,柳樹下面有個人也很難被發現。陳嫣看背影好一會兒,才發現竟然是‘親戚’——好叭,親戚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就這一片,真要扯親戚關系,可能十個裏面八個都是七彎八繞能連上親的!

身著深青色深衣,頭上戴著一頂高山冠,跽坐在一張菀席上,膝頭放著一張伏羲琴。陳嫣走得很近了才能聽到斷斷續續的古琴聲…有一點點悲傷的感覺。

魏其侯竇嬰,從年輕時候就是出了名的美男子,此刻高冠廣袖,古琴流水,聽到身後的動靜,側過頭去看…完完全全就是古畫裏的那種美男子。雖然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但審美這種東西是有共性的!

不同時代的美一開始或許不能接受,但只要習慣了,立刻就能感受的到。

“是阿嫣啊…”

陳嫣‘噠噠噠’地跑過去,然後蹲在了竇嬰身旁,抱著膝頭,歪著頭看向這位大漢貴族。‘唔’了一聲,然後小小聲道:“表舅在此處彈琴呐…”說著還偷瞥了竇嬰的古琴一眼,看起來是有年頭的東西呢!

竇嬰絲毫沒有被打擾的不悅,對陳嫣一個小孩子他表現出了極強的耐心。笑著放下了古琴:“聽說阿嫣最近也在習樂?”

陳嫣點點頭,“但阿嫣並非習琴,而是習瑟——其實本想習箏。”

相比起古琴低沉而富有韻味的聲音,瑟或者箏都要清脆很多。從陳嫣的感覺來說,總覺得瑟或者箏都要簡單一些。之所以更想學箏,這大概是因為後世古箏流行,學民樂的小夥伴很多都是學古箏的,但是瑟就……

所以天然就對箏有一種更親近的感覺吧。

“那為何不學箏呢?”竇嬰語氣和藹,同時還真有點兒小疑惑。他並不覺得陳嫣會想要學某種樂器不成,然後被強制著學別的樂器。事實上她不學這個也不會有人說她,天子的寵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竇嬰至今也記得天子是用何等目光去看這個外甥女的…天子甚至沒有用這樣的目光去看過太子!從前的粟太子沒有,現在的劉徹也沒有。

陳嫣拽了一片柳葉下來,捋了捋,“因舅舅會瑟不會箏…舅舅表面不說,但心裏是很想手把手教我的,雖然他也不能一直教阿嫣。”

天子是很忙的,當然不可能像老師一樣準時準點上課教導,但偶爾有時間的時候他確實渴望教導陳嫣。無論教什麽都好!

一陣清揚的樂聲響起,有些陷入沉思的竇嬰發現陳嫣已經站起身來了,正在吹剛剛那一枚柳葉。

一開始還有一些生澀,但漸漸熟練起來,樂聲也由斷斷續續變得連續。

周時的‘樂’往往和‘禮’聯系起來,後來春秋戰國禮樂崩壞,‘樂’才漸漸變得隨便起來。人們可以僭越地使用不符合的自己身份的舞樂,同時民間所謂難登大雅之堂的民樂也進入貴族的生活。

但在那時,宮廷音樂依舊相當強勢!貴族音樂的創作和民樂不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規則很多!現代人作曲有現代人的一些規則,古人的規則只會更加嚴苛,其中差別就像自由體詩歌之於古代詩詞一樣!

而宮廷音樂則是在古代音樂裏也算規則最嚴的,相比之下民樂可以說得上‘自由’!

這樣而來的宮廷音樂難免越來越冗陳、無趣,但這本就不是為了有趣,很多時候是為了祭祀、待客等場合使用。

而作為國君,一旦在宮中使用民樂,一般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玩物喪志,是開始沉迷於享受的體現!

時間來到此時,宮廷音樂依舊很有地位,但也就是個地位了而已。統治者該享受更加自由更加有趣的民樂就去享受,就連最老學究的大臣也不會因為這個而勸諫了。

但即使是這樣,音樂與音樂之間還是有‘鄙視鏈’的。比如說竇嬰剛剛彈奏的就是處於鄙視鏈上遊的‘雅樂’,而陳嫣吹的這一段,雖然聽著還算不錯,但以此時的樂理衡量,簡直就是不入流!

但…但竇嬰卻沒有出聲,而是靜靜地聽陳嫣吹奏。和他有些悲傷的琴音不同,柳葉的聲音悠揚又活潑,好像春日裏嘰嘰喳喳的鳥雀。

陳嫣是在鄉村長大的,小孩子跟著大孩子跑。有一個同村的大孩子就很會吹葉子,陳嫣跟著對方學,後來倒比對方吹的更好了。

…… ……

“賈誼這個人嘛…其實真是可惜可嘆了!”竇嬰緩緩地說道。

陳嬌在渭水河邊將少年少女的活動參加了一遍,最後想起來還得照看陳嫣。雖然陳嫣身邊少不了人跟著,沒什麽可擔心的,她還是到處找起陳嫣來——心裏對於半路丟下陳嫣,還是有一咪咪的心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