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車舝(5)(第3/4頁)

此時讀書人需要讀的書不多,鴻篇巨制也只有那麽多字。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輕松了,相反,他們得更加摳字眼!往往一句話得引申出各種各樣的含義。陳嫣說了這話,她就當是發揚了一個後世的段子。但丟到現在的儒生中間,那就是一場風暴!

若是不同的學派選了一個不同的斷句法,由此引發一場學派大戰,那也不是不可能啊!

別把古人的學派大戰想的太高大上,很多時候其實他們也是屁股決定腦袋!在立起不同學派的大旗之後,各種細碎的差異其實並不源於理念不同。這種差異更多是各派大佬在做注的時候的選擇…最後卻成了不同學派之間為此爭論幾年、幾十年的東西。如果一方始終無法壓倒另一方,持續爭論上千年也不奇怪。

所以劉啟才有這樣的說法。

陳嫣做出無辜的表情,不願意在這個話題上再繼續下去了,迅速結束一切。

“此次烹飪的新味是雞子羹,舅舅嘗嘗——太子表兄,還有表姐們也嘗嘗!”

國人喜歡吃,能吃出水平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基因。就算漢代時飲食文化還遠未到達後世的程度,也不能阻擋大家當吃貨啊!果然,隨著陳嫣做的蒸雞蛋端上來,氣氛陡然一變,已經完全轉向對新食物的興趣了。

至於隆慮,沉默了一小會兒之後,什麽都沒有說,所有的心思被掩埋了下去,就好像之前的想法是不存在的一樣。拿起食案邊上擺好的漆勺,去舀那一道雞子羹。

要說雞蛋湯這種東西,在場的劉家人誰能沒吃過呢!但這樣的雞子羹確實聞所未聞。

嫩黃色晶瑩剔透的一塊,只看著就覺得顏值很高了。等到下了勺子,才驚訝於它的嫩!至於嘗到嘴裏,那就是真是入口即化、軟嫩爽滑了!

陳嫣曾經有很長時間不能理解古人對豆腐的推崇,在她看來,豆腐當然是很好很好的食物。而且好吃不貴,簡直就是廣大普通老百姓的寶貝。但單單從食物味道來說,似乎沒有出色到那個地步,特別是在各種烹制方法沒有研究出來的時代…那就是一塊豆腐而已,為什麽上流階層也能這麽喜歡?

現在她才明白,豆腐發明以前,各種食物很難找到有這樣獨特口感的!

軟軟的、嫩嫩的、滑滑的…這在此時絕對是一種非常‘高級’的口味。

現在陳嫣弄出來的蒸雞蛋其實有著一樣的效果,再加上雞蛋的香,足夠征服人的味蕾了。

果然,即使是挑剔的皇室成員們也被征服了…至於之前大家還在討論的《論語》、孔子什麽的?那是什麽?能吃嗎?

劉啟吃蒸雞蛋之余,還分神道:“這道雞子羹適宜老人食用,給長樂宮送一些去。”

軟軟嫩嫩的,確實很適合牙口和消化都不太好的老人家。

不等宮人答應,陳嫣先道:“雞子羹不適宜冷食,還是將食方送去給外祖母,囑長樂宮的庖廚烹飪吧!”

劉啟笑著點點頭——他向來很喜歡陳嫣這一點,不會在這些小事上藏私,給出什麽東西都不見心疼的。食方這種東西,各家都喜歡私藏,以顯示自家是有傳承的,富貴了好幾代…陳嫣卻絲毫沒有這種意識。

古代只有吃飽了飯才會研究如何將食物做的精益求精,所以這種‘私房菜’一直都是大貴族家中的保留菜色,舉辦宴飲的時候拿來招待賓客,眾人見了有所稱贊,也是一樁得意事。

陳嫣不在這種事上藏私,在她自己看來是沒有必要,說到底這也不是她的發明創造。提前發揚出去,造福於人,也是一樁好事,藏著掖著算什麽呢?只不過是她多了一道私房菜而已,沒甚真正好處。

不過在他人眼裏倒是有不同的解讀,大多數人可能覺得是她年紀小,不懂得其中的意思。不過劉啟麽,心早就偏到天邊去了,只會用最好的想法去想陳嫣。

陳嫣美美地吃了一口蒸雞蛋,開心道:“雞子羹不只是適宜老人家,還烹飪容易,所費不多,一般人家也能食呢!”

說著,陳嫣沒有任何隱瞞的意思,將蒸雞蛋的制作過程說了一遍。這才道:“也可不必用醢,這樣一般人家也能吃得起了。”

蒸雞蛋就是要用雞蛋而已,做起來簡單,味道又好,在市井之中確實有市場。

當然,陳嫣所謂的一般人家,指的已經是中人之家了。換成是底層百姓,恐怕是不會舍得吃雞蛋的。

哪怕是日後條件好一些的朝代,底層老百姓的雞蛋也是攢著換鹽、換針頭線腦、換各種零碎的。偶爾給自家吃,那都是特殊情況,更何況是如今了!

漢代養雞業可不發達…主要是此時養雞都是放養,雖說這樣能省養雞人不少事兒,不必給雞準備吃的什麽的。但也導致了雞長得慢,投入精力和收入不相符,沒多少人養上許多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