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采蘋(2)(第4/4頁)

而後,劉嫖也見過陳嫣讀書寫字,沒的說的,讀寫都很好呢!聯想到陳嫣的年紀,劉嫖覺得天子大弟沒說錯,陳嫣確實聰明。

一個七歲孩子能夠讀寫,聽起來並不誇張。生活在現代的人經常會在新聞上聽說某某孩子,三五歲的就能認識多少多少字,這樣一想,會讀寫很稀奇嗎?

還真的很稀奇……

首先一點,最容易理解的,漢代的字可比現代漢字難寫。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在文明早期的時候就已經不斷演變了。而漢代,特別是漢代初期、中期,是漢字演變的關鍵時期!

此時整個社會流行的文字是大篆…以及隸書。

呃,沒有小篆…這一點可能突破了很多人的常識,不過陳嫣身處這個時代,所以能夠了解始皇帝統一天下,整合文字的時候具體情況是哪樣。

政哥的主觀意願是想用相對簡單的小篆取代各國有著微妙差別的大篆,想的很好,但這種事情有的時候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事實上,小篆的用處很窄,一般用來寫天子詔書、官方文件,另外一些具有官方意義的石碑、瓦當,這上面的文字也會用小篆——總而言之就是相對官方的場合。

但也就是這樣了而已,原本用著各國大篆的六國貴族依舊用著自己原來的文字,改不了,也根本不想改!

至於一些比較底層的小官吏(不用說底層老百姓了,底層老百姓幾乎沒什麽習字的機會),他們用的是一種早期隸書。

隸書之所以叫做隸書,正是一開始的時候是隸員所用。

使用一種文字的人越來越多,這種文字自然而然地就會發生簡化,這可以看成是文字的自我進化。當時的人們也差不多,小吏們文書工作繁重,漸漸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簡化字’,這也是很正常的。

小篆,從傳統上比不過大篆,從便利性上比不過隸書,推行不開是有原因的。

所以歷史書上說秦朝以小篆統一全國文字,那只是理想,實際上是以隸書統一了文字。

漢承秦制,大漢很多傳統都直接繼承了秦朝,包括文字那一套。官方用小篆,但為了看懂一些古籍,以及跟隨老派的學者學習,大篆是真正的高級知識分子必修——此時離春秋戰國未遠,老派的學者大多是一些戰國末期學者的學生,很多東西還沒有來得及淡化。

還有隸書…雖然真正的知識分子很嫌棄這個,但在許多人都用隸書的時候,若是他們不會,豈不是很丟人?所以這也是要學的。

這時候的隸書還沒有完成漢字歷史上關鍵的‘隸變’,即使在世人眼裏已經夠簡單了,卻還是不夠簡單。

字本身已經夠難的,再加上沒有後世那些科學的學習方法,很多就是死記硬背。呵呵,可想而知學習難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