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常棣(3)(第3/4頁)

陳嫣對此也不在意,兩人現在除了姐妹這一層關系,也有一些閨蜜的意思。

陳嬌過去可沒有這樣的朋友,一個是大家都奉承她,哪有人能平等相交?偶爾有平等相交的,又不是那麽好說話了。

就算將長輩算進去,無論是太後外祖母,還是公主阿母,對她說話倒是關心、親近了,可到底還是帶了長輩的一些習性,對於她這樣的年輕女郎來說,道理我都知道,但那又怎樣呢?

陳嫣就不一樣了,她年紀小,但不知道為什麽,就是能將自己的心思摸的準準的。摸準了之後她也不像長輩一樣說些道理,勸她這樣勸她那樣,而是會說一些好聽話,這她就願意聽了。

說起來也是蠻寂寞的,隨時有數不清的婢女、女伴環繞的館陶翁主,其實連個真正可以說話的朋友都沒有。不過這世上也沒有萬全的事情,陳嬌已經是世上數得著的幸運了。

陳嫣身邊的人熟悉小院熟悉地很快,婢女清一邊領著小婢女送來盥洗用具,一邊給陳嫣陳嬌擰熱巾帕擦臉,抱怨道:“…院子還是太小了一些,連個單獨的養室都無,翁主用個熱水,吃個甜羹都不方便。”

這熱水還是臨時讓小婢女去堂邑侯府的養室去端的,走了這一路都有些不夠熱了!

陳嫣倒是沒覺得哪裏不對,畢竟她又不是從來錦衣玉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去她也曾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也曾過著普通人的日子,一點點的不方便她根本沒有感覺。

反而是陳嬌,挑了挑眉:“我也早覺得這邊不方便了,只不過我不像阿嫣你,常常要吃藥、食羹,尚可忍受…你這可怎麽辦?從養室送過來說不得湯藥都涼了!”

陳嫣卻覺得很簡單,“這也容易,回頭就在炭盆上支個小鼎,熬制湯藥、煮些甜羹這也足夠了。”

傅母益在旁聽著也是,立刻讓人去準備去了。

盥洗完畢之後陳嬌隨著陳嫣進入內室,才進去就問到一股清香,嗅了嗅確定沒有聞錯。驚訝道:“阿嫣用的什麽香?我竟是從不知道這種。”

不怪陳嬌這樣驚訝,她從小生活在長樂宮,吃的穿的用的從來都是世上最好的。而廣泛流行於漢時上流社會的香料,她自然也是常常接觸的。此時沒有開通絲綢之路,香料什麽的基本上都是本土所有,就算有外國舶來品,那也是很少見的!往往是中間轉手好幾次,無心之下才跨越萬裏路途,最終抵達了‘漢’這個東方國度。

但無論是常見的還是稀罕的,陳嬌都沒有聞過這個味道。

此時還沒有形成香道,香方什麽的也相對簡單很多。所以香料配出來的味道也就沒有各種講究——講究到非專業人士根本猜不出來原料。

“是枸櫞皮。”陳嫣笑著道,“之前大姐不是見過我在炭盆裏燒木奴皮?枸櫞比木奴成熟地晚一些,最近才得,曬幹也晚一些,這還是第一次用!”

木奴其實就是橘子,漢代人是很喜歡木奴這種經濟作物的,甚至出現了以種植木奴為生的專業果農,所以才會有‘千頭木奴即可養家’這樣的說法。陳嫣一直很喜歡柑橘類水果的香氣,過去也會曬陳皮用。

現在冬日裏靠炭盆保暖,就算再沒有煙塵,也有一股煙熏火燎的味道,大漢貴族們都依靠香料將這種味道壓下去…陳嫣不太喜歡現在這些香料,就想到了陳皮。秋日就收集了一些橘子皮曬幹備用,冬日果然用上了。

後來天子大舅也喜歡,陳嫣還分了一半出來。

至於枸櫞,比起橘子就要陌生多了,但這其實在古典小說裏常常出現——那時候人大多不再稱之為枸櫞,而是叫‘香櫞’。

若說香櫞還是覺得陌生,那就想象一下檸檬吧,畢竟它有另一個名字,就是香水檸檬。事實上,檸檬正是由枸櫞和酸橙雜交出來的!

古書記載枸櫞‘皮有香,味不美’,這一點就被檸檬完美地繼承了下來——不是說檸檬不好,只是從當時華夏人的口味來說,是不太喜歡那種滋味的。

至於說檸檬香味到底好不好,看後世各類洗滌劑、室內清新劑、香薰蠟燭等等常見檸檬香就知道了,或許有比這更好的香味,但這種香味一定是綜合了普適性、價格等方面因素,綜合實力最強的!

陳嫣當然沒辦法弄出檸檬來,但枸櫞也足夠了。

枸櫞因為果實並不好吃的關系,也沒什麽人知道,也就是一些婦人會用枸櫞皮洗衣服,沒有什麽洗滌功能,純粹是為了香味。所以一個後世現代人如果來了這個時代可能會驚訝…為什麽漢代的衣物聞起來有一種洗滌劑的清香…

只能說是一個很美好的巧合。

冬日裏最常聞到的就是各種煙熏火燎的氣味,突然聞到這種清新的香味確實讓人覺得心曠神怡。擺弄了一下陳嫣拿出來的枸櫞皮,陳嬌覺得很不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