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碩人(1)(第2/2頁)

至於那些問題,針對古代文學經典的,其實不是她想的,而是後來一些研究成果。之所以陳嫣還記得,得感謝她讀高中時的語文老師,在講到‘春秋筆法’‘微言大義’的時候,順嘴就講了一些故事,說的就是後來者如何發散古代著作的‘背後含義’。

如《關雎》其實就是歌頌後妃之德雲雲,所以才能放在首位。那時候說起這樣的解讀,大多是從批判,甚至有些嘲笑的角度去說的。因為聽起來真的很牽強,完全就是將《詩經》民歌中真摯活潑的表達,變成了老學究的道德故事。

不過不得不承認,之所以能成為古代流行的解釋,是因為真的很符合古人的口味。陳嫣將這些說出來,也足夠震懾住汲黯了。

至於最後的算術題…純粹是陳嫣的惡趣味,這是一道典型的幾何概型題,屬於只考這個知識點的單純題目,所以只要學過都應該會做。但、但漢代數學還沒有到討論概率的地步,所以…game over

陳嫣:≧ω≦

汲黯:(⊙o⊙)

至於陳嬌對於汲黯吃癟如此地喜聞樂見,只能說汲黯是真君子關陳嬌咩事呀~作為堂邑侯府的千金、大漢國母的心肝寶貝、館陶長公主的掌上明珠…以及未來的皇後,陳嬌從來都是聽她想聽的,也從來沒有人在她耳邊說些不好聽的。

這個汲黯,之前接觸不多沒感覺,這次巡視關中同行了好長一段時間——以陳嬌的自在肆意和汲黯的孤直清高,陳嫣用腳後跟都能知道,肯定發生了一些讓陳嬌跳腳的事情。

這個時候的陳嬌顯然是快樂的,不停稱贊著陳嫣聰明,順便可憐她明年就要跟著博士讀書了:真是個小可憐誒~讀書是多麽辛苦的事情啊!

陳嬌當然也有貴女教育,但是除了禮儀教育不能放松,其他的部分太後和館陶長公主要求都很低。比如說讀書,認識字,大概歷史知道,別人提及某部經典,她不至於一無所知,這就足夠了。又比如說此時很常見的才藝教育,當時陳嬌選了箜篌,但一直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從來沒人糾正她……

所以說,之前陳嬌說讀書辛苦,恐怕她根本不了解!之所以現在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劉徹。陳嬌常常去太子宮找劉徹,自然知道他的學習強度,想到陳嫣要去太子宮做旁聽生,立刻可憐自己的幼妹。

相差了十來歲的兩姐妹親昵地湊在一起嘰嘰喳喳,倒像是年紀相近的小姐妹了,也不知道是陳嫣太老成,還是陳嬌實在太有童心。

至於旁邊的太後和館陶長公主,只剩下滿心歡喜了。特別是竇太後,作為天底下地位最高的女人,說起來千好萬好,可是那又如何呢?丈夫死了,心愛的小兒子也死了。因為政治上的敏感,孫子什麽的是不可能親近的,而且還瞎了眼睛。

身邊有長樂宮上萬宮人,其實還是寂寞。此時兩個外孫女嘰嘰喳喳,像是兩只快活的小鳥,正如她的青蔥歲月,哪裏能不喜歡!

“阿嬌總算回來了,再幾日就要冬至節了——之前你還擔心阿嬌趕不上,我說阿嬌這個孩子是有分寸的,說對了吧?”竇太後笑著對大女兒說道。

劉嫖從來不和老太太爭辯,幹脆利落道:“沒錯!您老人家說的都對!”

正在陳嫣和陳嬌說話的時候,傅母益領著兩個宦官過來,兩個宦官各提著大箱子一邊的耳朵,弓著身子,似乎很沉重的樣子。

這個大箱子很大,有半人來高,裝飾地也很奢華。用千年樟木制成,一層又一層的漆面上畫著許多人物故事,大多是紅、黑、白三色,還在各個角上包了金。

陳嬌見到送來這個箱子,眼前一亮,立刻拍起手來:“要扮手偶戲?阿嫣有了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