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鵲巢(5)(第2/2頁)

這種對於珍珠玉石之類的偏好並沒有什麽好說的,就像是有的人喜歡紅色,有的人喜歡藍色一樣,有什麽道理可講的嗎?

劉乘也不奇怪陳嫣怎麽知道‘蜻蜓眼’是人造,而不是天生。這種事,買下‘蜻蜓眼’的許多大漢貴族都不一定知道。畢竟他們只是喜歡這件東西的外表和價值而已,至於這個是怎麽制造出來的,誰又在意呢?

但陳嫣年紀雖小,跟在天子身邊見識卻不少,或許什麽時候就知道了…

從溫室殿告辭,回到曲台殿的時候還很早,正好兄弟兩個可以用饔食。漢朝流行的是分餐制,所以劉乘和劉舜在房間兩側相對而坐,不斷有宮人分別在他們面前的長案上擺放餐具。

直到最後奉上‘君幸食’耳杯,宮人才停止奉上食物和餐具,低著頭侍立在一邊。

劉乘從盛肉的銅盤中割下一片羊肉,蘸了蘸醬,這才放入口中品嘗。

面對似乎有些焦躁不安的弟弟,劉乘微微一笑,放下食匕:“阿嫣不喜舜所贈寶珠呢。”

劉舜當即冷哼一聲:“本就不是討她喜歡的!不過是收了陳家阿嫣的綿被,不得不回禮而已!”

劉乘表情不變,繼續道:“阿嫣是因為不喜此物乃人力所得,不過也對,自古玉石出天然,乃天地造化,這才暗含天地、君子之德。這等寶珠再光華,也是人造之物,恐怕落了下乘——阿嫣雖不喜此物,卻依舊將其看的很重。‘心意最重,這是舜表兄的心意’,這是阿嫣說的。”

說完劉乘也不去看劉舜忽然僵硬起來的表情,而是樂滋滋地品嘗饔食,這一次送來的‘醬’真不錯啊!

而此時的陳嫣也在陪天子大舅用饔食,不過才放下食匕和漆勺,她就鉆進自己的西偏殿去了——裝珠寶的匣子一個個地打開,鋪開到地上,陽光透進室內,室內一時之間一片寶光。

長案上擺著金絲、銀絲,還有絲線,以及竹制夾等工具。

嘗試過自己做頭飾的手工愛好者可能會比較了解這些東西的用處,比如說金絲和銀絲其實是代替了鐵絲、銅絲,可以做固定、成型、串聯之用。

也不是陳嫣故意要這麽‘奢侈’,只不過寶石和其他材料都用‘真貨’了,那又何必在這裏省錢呢?更何況,以此時的手工業發展程度,銅絲和鐵絲是不是更便宜,那還真不好說!

反正陳嫣要來金絲銀絲佷容易,要符合要求的銅絲鐵絲卻不一定了。

手工做首飾,再加上背景為古代,佷容易讓人想起喜歡做古代首飾、被稱為‘簪娘’的手工達人。而代表性的飾品,大概就是一枚一枚的發簪了。

陳嫣應該算半個入坑簪娘,此時擺弄這些,說實話,一方面是愛美之心,另一方面更多是為了消磨時光。

公元前西漢的冬日是很無聊的,特別是對她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娛樂活動。

而擺弄這種‘小手工’最大的難點並不是那些價格高昂的材料,而是工具!以往買一套材料包就能送的簪娘小工具,在這個時代著實是一個大難題!

不要說各種各樣的鉗子、打孔器什麽的,就連一把小小的剪刀都難住了陳嫣!

人們總會將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當作‘古已有之’,卻沒有想過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憑空出現的!剪刀自然也是如此!

實際上,後世所熟悉的、利用杠杆原地制成的剪刀其實還得過蠻長一段時間才能被發明。至少陳嫣在公元前生活了六七年了,見到的見到都是‘U’形剪,類似於後世的剪線小剪刀。

工具不行,這個時代裁剪布帛都要麻煩很多。

陳嫣無意在缺少工具的前提下挑戰簪釵,於是想到串手鏈、串項鏈的事情,但只是這樣的話又好像太平淡了。是後來看到了後宮女子常用組佩,受到啟發,覺得可以做這個——此時的組佩是為了壓住下裳的裙擺,其實就是後世禁步的祖先。

制作禁步也曾經在簪娘的圈子裏流行一時,陳嫣腦袋裏有許多好看的搭配,至少比現在呆板、千篇一律的設計要好看的多。

抱著這樣的想法,陳嫣都有些躍躍欲試了。正在此時,婢女清從門外小步快速趨進。在陳嫣身邊低聲道:“翁主,太子巡遊關中回來了!今日在渭北停留一晚,明日就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