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第2/3頁)

最初就指定的宣發部未來負責人戴冒,則是每個月拿一百塊(八十底薪加二十補貼)。

這些加起來,沒有超過兩百塊。

只要兩個大公司能有四分之一員工願意訂閱雜志,那就是將近六百的銷量。其他零散的銷量,怎麽著都能上五百的,兩邊加起來就破了一千。這樣一來,雜志社明面上就能維持收支平衡。沒賺什麽錢,也沒有虧損。

鐘以澤自己是開了公司的,對這個數據比較敏感,也算出雜志月銷一千多本的財務情況。

“可你花這麽多心思在上面,每個月賺的錢,都不夠你吃一餐飽飯……”鐘以澤說到這就皺緊眉,意識到自己這話不好聽,一時不知道要怎麽繼續說下去。

好在席寶習慣鐘以澤說話直來直去的了,知道他沒有壞心,就沒有放心上,而是挺看得開地安慰他,“做雜志不像是做生意。”

“我們開學前,我媽就準備到鎮上去開甜點店,她那種食品生意,只要口味好、價錢合適,隨便宣傳一下,總能很快讓那個鎮上的人知道她的店面,兩三個月就能達到盈利的頂峰。可我做雜志,是要從我們這個小小的雜志社集體開始,讓平都的潛在消費人群先了解、接受我們,然後他們才會開始主動訂閱我們的雜志。

可問題是,我們現在連潛在消費人群都沒辦法明確,只能盡可能去更多的地方人工推銷,被推銷說動了才購買第一期雜志的,以後再自主來訂閱的幾率,能有一半就不錯了,我們接下來好幾個月,都要繼續這樣的人工推銷方式,盡可能地培養潛在消費人群。我們倆這周出去做宣傳,你也知道這個事不容易做吧?”

可能是從來沒缺過錢、從來沒什麽賺大錢的**,席寶兩輩子的第一次創業,一直保持著挺清醒的頭腦。

“你們無論是開店、還是開工廠、開公司,只要路子走對了,除開前期投入固定資產的錢太巨大之外,後期都能很快地回籠資金,收進口袋的錢一天比一天多,填上前期投資的坑之後,就能進入盈利狀態。”

“而我這樣做雜志,即使沒有五三哥買的那個四合院,也是能做起來的。我不把買四合院的錢算雜志社的投資——這個房子以後肯定更值錢,買房本身就是一種大概率能賺錢的投資。雜志前期需要的錢不多,主要是湊齊有水準的內容是個難點,然後內容搞定了,後續的推廣又是一個極大的難點。”

席寶眼神很亮,認真地對鐘以澤說:“我做好了未來半年都不賺錢的準備,能在前幾個月就達成收支平衡,已經很讓我滿足了。”

“做雜志想要賺大錢,得用時間來磨。磨得全平都都接受了我們的類雜志,再繼續磨得全華國都接受了我們的雜志……”

席寶坐在四合院裏屬於她的辦公位上,側頭看向窗外,陽光暖暖地照在院子裏,有種近乎夢境般的迷幻感。

迷惑著席寶忍不住去暢想,她的雜志在一年後可以成為平都家喻戶曉的刊物。再到她大學畢業時,她的雜志,能走進全華國的省市裏。

等到那時候,四合院或許都裝不下她雜志社的成員了呢。

看著席寶發呆,鐘以澤也安靜了一會,等席寶回過神來,才問了句,“那你是打算慢慢發展,等雜志銷量上去,薄利多銷也能賺不少錢?”

“不對,”問完,沒等席寶回答,鐘以澤自己否定了,“即使你把雜志賣到華國每個省市去,雜志本身的成本,又得加上運輸費一堆亂七八糟的,然後一家印刷廠也滿足不了這個供應量,我們還得多找一些印刷廠,這樣勢必使印刷成本也增加……”

鐘以澤皺著眉,因著這個時代的局限性,他不覺得單本利潤最多兩毛錢的雜志,能使席寶賺什麽大錢——即使一個月喪心病狂地賣出去十萬本,那也不過是月收兩萬塊而已。

對於賺錢的認知,全在香水公司、物流公司這兩個造錢機器上面的鐘以澤,一點也看不上兩萬塊。

席寶噗嗤笑了,“雜志本身當然是賺不了大錢的。”

“等我們雜志真的能打入全國各地時,我們華國的經濟情況肯定與現在大不一樣了,像我二伯那樣做私人企業的,肯定不少。那會兒,如果我說,給我幾萬塊錢,我就在我們雜志上給哪家公司的產品做宣傳,你覺得有多少私企願意花這個錢?”

鐘以澤愣了下,然後老老實實地回答:“如果我開了個你二伯那樣的頭飾廠,你這個雜志能保證每個月銷出去一萬多本,我肯定願意在上面給我的產品做宣傳。”

“雜志銷量一萬本,我收一萬塊的廣告費;雜志銷量十萬本,我就收十萬塊的廣告費。”席寶笑的像只小狐狸,看得鐘以澤差點忘記了呼吸。

“而你的雜志有那麽厚,每期雜志,登十幾二十個宣傳廣告都不多。”愣愣看著席寶,鐘以澤腦子卻自動轉著,想通了這裏面的關鍵,下意識補了這麽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