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3頁)

王先生笑了笑,並沒有在意這個。

“他們不再給我們添亂就好,錢的事……”呵呵,只要他們壟斷了驅蟲藥膏這一行,害怕賺不到錢?

王先生這會子又體會到商業的魅力了。

“冷靜冷靜!”他暗自提醒自己,“我可不能被資本腐蝕了,藥膏賺來的外匯,可是要為華國發展做服務的呢。”

他能被派出國管這些事,說明本身的思想境界很高,即使受了點沖擊,也很快恢復了情緒。

可老天爺卻沒讓他冷靜多久。

澳國的藥膏生意步入正軌。由於這個國家,冬季最低溫也就十攝氏度左右,夏季最高溫在三十五攝氏度左右,基本上全年都會有各種小蟲子,藥膏的生意在夏季最好,到冬季也不會賣不出去,真正成為了華國收攬外匯的利器。

王先生能預料到這些,內心十分滿足。

就在這時候,有幾個其他國家聯系上了他。

在翻譯的幫助下,跟對方交流數次,知道他們的目的後,王先生狠狠揉了把臉,心跳速率死活都降不下來。

“我需要回國一趟!”

“啊?”

“印尼、老美、馬來、菲律賓等國家裏,有人看到了他們報紙上對WL仿制藥的報導,對我們的驅蟲藥、止癢藥產生了興趣,他們通過一些渠道,買去樣品試用後,確定也要批量訂購,在他們的國家售賣。”王先生激動的手都在抖。

聽到他這話的華國人,也都是激動的不行。

“光是一個澳國就讓我們賺的盆滿缽滿了,要是再來這麽多訂單……天哪!”他們仿佛看見了一座金山。

“原來藥物這麽賺錢的麽,我們國家統一計劃,幾乎把全國的花生統一出口,也沒這個驅蟲藥在澳國賺的外匯多啊。”

有人的思想,被這樣的事實沖擊到,他們隱隱約約意識到,好像完全靠農業,是真的沒法在國際上摳到錢的。他們得弄些“物以稀為貴”的稀奇東西才賺!

就像這個驅蟲藥吧,它在國內也有差不多的東西,雖然效果肯定沒席家的這個好,但是也不至於像WL的那麽坑。可受限於國際的經濟水平,人家錢都省著買吃的,哪裏會弄這些玩意,就賣不出市場。

沒想到,到了國外,這玩意居然這麽吃香。

“我回去跟領導們商量商量,”王先生笑著說,“除了印尼、菲律賓等,這些離我們比較近的國家,是希望我們直接把藥膏出口到他們國家,其他的是希望以澳國作為中轉站,走他們自己的運輸渠道帶回國。”

有些國家不止是因為距離的原因,就比如說老美吧,他們現在跟華國的關系比較尷尬,人家商人想賺錢,但又不想得罪那些搞政治的,所以寧願多花點運輸費,從澳國這邊辦進口手續,不跟華國直接交易。

但這樣一來,華國制藥廠子的負擔就太大了,一個藥廠連供應澳國都吃緊,再加上這些新訂單……

王先生之所以急著回國,是因為電報裏說不清這許多事,他得回去,親自跟領導談,“我們至少要把產量翻四倍才能勉強供貨。”

“專利在席家人手裏,他們幾乎是無償授權國家使用,這貢獻太大了,我回去,也得問問領導,是不是該多給席家一些補償呢。”

王先生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乘上飛機那一刻,華國看到最新報紙的人,都陷入了瘋狂。

“這是什麽意思?因為席家人貢獻了祖傳藥方,為國家帶來了外匯收入,所以國家要分出百分之五的盈利,直接付錢給席家人?天哪,能賣到國際上的東西,一定很賺錢吧,他們席家得分到多少?”

西岐村的人也知道了這些事,都擠在席寶太爺爺邊上,“書記,報紙上說的這是真的嗎?我的天哪,國家居然給私人分錢,這跟以前的風格不像啊,要不是這個消息登在報紙上,我都以為是上頭在開玩笑呢。”

席寶太爺爺呵呵笑著,“我也沒想到會給分錢,當時我聽老領導說,國家缺少外匯,我就想著這個配方要是有用的話,就給國家賺外匯吧,總比藏在我家手裏要好。”

“這倒是您的做事風格。”西岐村有人感慨道,“書記心裏總是裝著國家啊。”

“不過,這事兒被公開在報紙上,基本全國人民都知道席家有錢了,恐怕會有些人想搗亂……”也有人想到了這方面,“要不我們在村口建個大門,沒事就給鎖起來?”

“那不行吧,人家還以為我們要搞什麽壞事呢,被舉報了怎麽辦?”

“放心吧,沒事的,我們又不會把現金放家裏。分到的那些錢,除了我們確實會拿一些來改善生活之外,剩余的大部分,我們想給蔚省的政府使用。”這種安排,也是太爺爺一早就想好了的。

他還不知道能分到多少錢,但是,三孫子席泰安寄回來的信件中,說藥廠越來越忙,已經開始供應不上澳國的訂單了,他猜想到這藥膏的盈利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