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2/3頁)

三,確定兩個湖旁邊的地道是相通的之後,在孫抗戰的指導下,利用凸面鏡、平面鏡做出鏡面光源,使地道白天能夠正常視物;然後席泰平根據不同區域的溫度、濕度區別,將不同地段的洞區分開,掛上將來要種什麽類型蘑菇的牌子;這之後,表兄弟兩個拉上大哥,再帶著一批關系好的年輕人,在地洞裏頭搭起了好些種蘑菇專用的架子。

而且,說到種蘑菇,席泰平還根據境靈提供的那些資料,將平面鋪土種植的方式,改良成掛袋種植。

席寶之前以為這個年代搞不到塑料袋,實際上是能夠買到的,國內產量很低,並不太好銷出去,如果這邊長期訂貨,人家工廠肯定樂意供貨。席泰平跟他爸確認過,能夠買到塑料膜。

這樣一來,用塑料膜裝著配置好的基質土,掛在或鋪在專用架子上,能比之前的平面鋪土種植,少占用更多空間。換句話說,就是同樣的面積,用塑料包的法子種蘑菇,產量會更高。

而且,塑料包即使被汙染了,也不會一下子導致整體被汙染,只用丟掉壞掉的那一包就行,管理上輕松很多。

這次要推廣種植的菌種,都是出自席寶空間的。席泰平經過實驗後,每種類型只挑了一種培育,基本上都選了生長期更短的那種。

地下沒有充足太陽光,但席寶空間出來的大部分品種,只要是可長成無色的,都能適應無光、低光線成長,只需要在初期曬曬太陽,確認菌絲長成子實體了,就能轉移到地下。

目前,席泰平已經確定地下種植的,有金針菇、草菇、平菇、猴頭菇、雞腿菇、變異白色版的環球蓋菇。

至於銀耳、木耳還有香菇,就得在地面上搭棚種植了。

這次好些老房子塌了,剛好多出許多磚瓦來,作為書記的席洪波發了話,幹脆把那些磚瓦利用上,在村裏空地上建了三個類似未來廠房的那種大的平房,分別用來種銀耳、木耳、香菇。

日子熱火朝天地過著,地下溫度冬暖夏涼,恒定的很,很快就給了西岐村一個大驚喜。

第一批菌種是在二月底到三月初移到地下的,即使這第一批因為時間趕得急,培養的量並不多,那麽長的地道,堪堪只被利用了靠近兩邊出口的地方。

靠近出口的兩頭,差不多都是用了三百米,這段距離裏,大大小小的洞口共三十多個。

即使就種了這麽些,等到六月初的時候,負責管理地下種植場的席泰平,還是被那兇猛的產量給驚喜到了。

“真是大豐收啊!”其他在地下幹活的人,也是喜得要落淚,“菇子賣的可不便宜,咱公社又要大賺一筆了!”

“泰平,接下來是要怎麽做?”因為在明面上,是席泰平想出了地下種蘑菇的法子,所以,關於菇子的事情,大家有什麽都會先問他。

席泰平撫過一株潔白的、“毛絨絨”的猴頭菇,“咱這產量太高了,若是賣新鮮的,供銷社一口氣不一定吃得下。而且,品質這麽好的菇子,要是放壞了多可惜……這樣吧,咱給摘下來做初步處理。”

“怎麽處理?”

“就是簡單的初步處理,”席泰平笑了,“洗幹凈、曬幹了,變成菇子幹就成。”

“就這樣啊,那我們都能弄。”有人直接去拿了幹凈筐子來,“今兒就開始摘?”

“都長成了,摘吧摘吧,”席泰平笑著說,“你們先忙活,我先去跟我爺爺說一聲,另外還得趕在夏收前,搭個新的大棚屋。”

有個大媽一邊利索地摘著這個洞裏的猴頭菇,一邊好奇地問:“怎地又要搭那種大房子?書記不是說,香菇、銀耳、木耳各占用一個大房子就行了嗎?”

“不是搞這些,”席泰平順手摸了兩個潔白的猴頭菇揣著,“我想出新的種玉米的法子了,可以不再怕山玉米傷土質,今年夏種就得批量試試看。這個菇子,我偷兩個回去吃啊。”

“哈哈,你拿吧拿吧,這大部分都是你的功勞,也該你先嘗嘗鮮的。”問話的大媽笑的直抖,默認了席泰平這幼稚的行為,旁邊其他人聽見了,也都是會心一笑,並不阻止席泰平。

他們更在意另一件事,“泰平,你真的想出辦法來,可以一直種那個山玉米了?”

西岐村在席寶出生後,基本上就沒有再怎麽餓肚子了,近一年多,還有額外的盈余,讓大家都長起了一聲肉。不再缺少食物,卻絲毫不影響農民們對糧食的熱情。

“那個山玉米哦,要是不傷土,簡直就是神仙賜的糧食,我就沒見過比山玉米還好的作物。”

“是啊,就算我們受不了一直拿玉米當主食,但這玩意那麽高產,要是逢到什麽災年,那可就是救命的糧了。”

席泰平聽著這些長輩們嘰嘰喳喳的,等他們都發表了意見,才笑嘻嘻地做了個鬼臉,“我確實是想出新法子種玉米了,但這個法子有點耗錢呢。先不與你們說,反正等確定要做這件事了,我爺爺會開大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