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心意初現(第2/2頁)

身影很快在青石小徑上消失不見。

薛清璇的丫鬟名叫文杏。見狀便道:“這位孟世子竟這般的就走了?可方才夫人還交代說......”

“文杏!”

余下的話還沒有說出來,已經被薛清璇給開口打斷了。

姜氏闊別京城二十多年再回來,這榮昌伯府裏面的一應事早就不熟悉。雖說徐氏得知他們即將回京,早就遣人收拾了一處幹凈的院落出來,可也擔心收拾的不合她的心意。於是先前便帶著孫媽媽去了姜氏院裏,一來問她可還缺什麽,二來,也是再敘別後離情。

閑談中姜氏見徐氏面有憂色,便問她發生何事,徐氏也沒有隱瞞,說起薛清寧昨晚著涼得了風寒的事。

才剛說完,就有個小丫鬟走過來稟報,說是孟世子得知姑娘病了,過來看她。現同二公子一起去了姑娘的靜雨軒。

姜氏聽了,心裏不由的開始活動起來。

論起現如今京城裏的這些權貴子弟,可有誰比得上靖國公世子呢?且剛剛她同徐氏說話,也提起過孟銳如何認了薛清寧為義妹的事,打探到他竟然還未曾定下親事。

就叫坐在一旁聽她們說話的薛清璇:“你四妹妹病了,你去看看她。”

薛清璇答應著起身站起來要去,卻又被姜氏給叫住了:“你看你,剛剛整理你帶來的那些玩意兒,弄的衣襟,裙擺上面都是灰,這個樣子怎麽出去見人?回去換件新衣裳再去。頭發也重新梳一梳,再戴兩樣首飾,別叫你四妹妹看了笑話。”

薛清璇便又應了一聲,回房去重換了一套衣裙,梳了發髻,又帶了兩盒路上買的糕點,出門來靜雨軒看望薛清寧。

卻沒有想到在路上就碰到了孟銳。

昨日她見到孟銳,尚不知他的身份之時便已在心中喝彩好一個出眾人物,今日見他身上穿著神策軍的紫色袍服,腰間玉帶,腳下皂靴,越發的顯出他身形頎長,明朗瀟灑來。

只是對她的態度實在冷淡。那般對他行禮,軟著聲音喚他,換來的不過是他的略一點頭。

且目光始終未曾落在她的身上。

他看起來好像並不是很高興的樣子。難道剛剛薛清寧惹得他不高興了?

想起昨日孟銳將薛清寧攬在他懷中,如同呵護著一顆明珠的模樣,薛清璇下意識的便覺得,不管薛清寧做了什麽事,孟銳都不會對她生氣的。

想來薛清寧確實好命。京中出生,京中長大。且一出生便是榮昌伯府的嫡女,自小錦衣玉食,千嬌百貴的長大,養的心性純澈,不知世事。還被孟銳認為義妹,身份端的是金尊玉貴。哪裏如她,生在雲南蠻荒之地,這些年隨父親宦遊各處,並沒有個安穩的時候。她匣子裏面所有的首飾加起來也比不過昨日薛清寧手腕上籠著的那一串紅珊瑚手串。

同為薛家女兒,兩相一比較,確實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人最怕比較。只因每個人都不同,這般一比較,便容易生了不平之心。

如原書中,榮昌伯府每況愈下,家境艱難,薛清璇回京之時,父親敘職留京,整個榮昌伯府都要倚仗著她父親,自然無形中高高在上,見著榮昌伯府眾人時心態平和。不比現在,孟銳認了薛清寧為義妹,薛元韶現為戶部主事,薛元青入神策軍,榮昌伯府花團錦簇,她父親再回京,不過是這花團錦簇中一朵不顯眼的花,並不能幫到榮昌伯府什麽,甚至還要仰仗大房的人為父親謀求個好官職,薛清璇心態如何還能平和?

昨日晚間她已經聽姜氏抱怨過,不曾想徐氏現在竟然過的這般瀟灑自在。想當初她隨薛博懷離京之時,薛博明尚且偏袒一位貴妾,他自己又並無半分才幹,在姜氏的心裏,徐氏往後定當會過的郁郁寡歡。不想她生的三個兒女卻一個賽一個的有出息,給徐氏面上增添了無限榮光。現在徐氏但凡走出去,哪一個不要恭恭敬敬的叫她一聲薛夫人?這可真是母憑子貴了。

言下之意頗有些埋怨薛清璇沒有給她帶來這份榮光,薛清璇聽了也唯有黯然。

譬如剛剛姜氏叫她過來看薛清寧,她便知姜氏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又能如何呢?也只得打扮一番來了。

來了也確實見到了孟銳。只是人家壓根就沒有正眼瞧她一眼,枉費剛剛她那一番費心的妝扮了。

心下正黯然,忽然聽到文杏在問:“姑娘,您現在還去看四姑娘嗎?”

文杏是姜氏撥到薛清璇身邊伺候的丫鬟,倒是跟姜氏一般的性子,做事極有目的性。

她這話的意思,便是不建議薛清璇再去看薛清寧了。

左右去探病原不過是個噱頭而已,現如今孟銳都已經走了,還過去做什麽?

就是不知道薛清璇心中是如何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