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星際之拍電影(10)(第2/4頁)

他苦笑的搖了搖頭,勉強振作起來,對樂景說:“走,附近有家中餐廳,最擅長做粵菜,味道還不錯,我們邊吃邊聊好了。”

李建業大概是這家餐廳的老顧客了,一進門,老板就親自出來熱情招待,“李先生,您來的真巧,我這有剛做好的佛跳墻!”

李建業樂道:“那我可真是有口福了。”

“我和朋友過來聊點事情,二樓雅間還有座位嗎?”

老板熱情說道:“有的有的,你們樓上請。”

在等待上菜的功夫,樂景細細把自己的想法講給了李建業聽。

在最初,李建業還是不以為然的,甚至還有些厭煩,他對自己的劇本完整性的看的很重。在他看來,與其為了市場妥協把劇本改了個面目全非,最終成為爛片,那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拍。

他之所以願意聽樂景在這裏“大言不慚”,純粹是感念他在他落魄時願意伸手的心意。自古以來都是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不管時景抱有什麽樣的目的,他願意在這個時候伸手拉他一把是真的,就憑著這一點,李建業就領他的情。

所以他打定注意,等下會盡量委婉的回絕時景的想法。

但是聽著聽著,他漸漸有些忘了心中的不滿,慢慢覺得時景的想法還真有點意思。

就像時景之前說的那樣,以他的想法來拍的話,劇本的主體框架和劇情走向保持不變,但是主題無疑更有深度,更能深入揭露社會現實,反應民國生活現狀。

李建業雖然人比較固執,但並不是剛愎自用、不明事理的人,此時他清晰的認識到時景的想法是對劇本中心思想的升華,讓這個刑偵懸疑劇更具有時代氣息,劇情更加新穎,人物形象也更加豐滿具體。

他原先構思的劇本只是一個刑偵懸疑劇,其中雖然也有對社會黑暗面的揭露和刻畫,但是破案才是最主要的。

可是在時景的改動之下,主角周德璋以破案為引子,深入了解見證了民國底層人民的辛酸苦辣,被活埋而死的妓女、被父母賣到人肉鋪的童屍、餓死的大煙鬼、被惡犬咬死的流浪兒……

上海灘十裏洋場歌舞升平,災區裏餓殍遍野易子而食。

但是在深重的災難背後,是自鮮血和苦難中孕育而出的火熱的希望和夢想。

紅色的幽靈注視下的國家,總有一天會改天換地。

周德璋,和他年輕的朋友們,懷抱著熾熱的夢想,懷抱著高尚的信仰,他們不信鬼神,只信馬克思。

他們相信只要全世界無產者們聯合起來,英特耐雄耐爾就一定能實現。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這裏是天堂,這裏是地獄。

這就是民國,一個自苦難中孕育希望,自黑暗中呼喚光明的時代。

雖烏雲密布,大雨連綿,但光明定至。

就連一向眼高於頂的李建業都不得不承認,時景改後的新劇本要更有深度,人物情感更能引發觀眾共鳴。

最終,真正打動李建業的是時景的一番話:

“藝術並不是曲高和寡的孤高,它同樣也可以是雅俗共賞的平易近人。

誠然,大部分觀眾受知識閱歷和審美素養限制,不能很好的理解太過高雅的藝術,而導演要做的,就是用最淺顯通俗的方式來表述思想和情感,用大多數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想法,讓更多人理解、接受自己的思想。只有得到流傳的藝術才是真藝術,消失的藝術是沒有價值的。”

李建業深吸一口氣,嘴邊彌漫開一層苦意。

他是很想反駁青年的話的。

可是他卻不得不承認青年的話很有道理。他年輕時看不明白這個問題,如今不惑之年,卻能看明白了。

他空有滿腹才華,如果沒有人賞識,如果他的作品永遠觀者寥寥,那麽他的才華又有什麽用呢?他的才華又能創造什麽價值呢?

他難掩復雜的望著對面侃侃而談,眼神堅定的青年,他都這個年紀了,還沒有一個年輕人看得通透,真是懺愧啊。虧他之前還以為時景和他年輕時很像,人家可比他優秀、清醒多了。

樂景對上李導亮晶晶的雙眸,就明白他的想法了,但是還是明知故問道:“李導覺得我的想法怎麽樣?”

李建業用力的拍了一下桌子,大聲喝彩道:“好,很好!”他誠懇的注視樂景:“我認為你對民國這個時代的理解比我透徹,你這樣的改編思路很好,真的很好。”

“就這樣拍了,我相信會是一部好作品。”

他激動道:“你把你的想法整理成劇本,盡快交給我,我們盡快啟動拍攝。”

樂景笑著點點頭,“我等下回家就寫。”

李導微微頷首,想了想,坦然問道:“你有沒有興趣,和我共同導演這部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