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4頁)

可是不一會,就有官府差役敲鑼喊人:“都散了吧!王爺的兵馬早在昨天夜裏就開拔上路了!都散了吧……”

廉苪蘭聽了這話,登時愣住了。她怔怔地坐在椅子上,心裏想得就是——表哥就這麽走了。那她該怎麽辦?

原來崔行舟查看路線後,覺得路程甚緊,所以昨夜收拾好行囊,帶著子弟兵們不聲不響地開拔出發了。

沒有辦法,萬歲的聖旨裏催著他上路。所以連像樣的出征儀式都沒有舉行,便只能匆匆前行。

當要出眞州的時候,崔行舟倒是抽空想起了安置北街的眠棠。

雖然不想自招晦氣,但實事求是地說,他此番離去,很有可能一去不返。

到時候眠棠若失了他的庇佑,落入仰山教眾之手,那麽便要兇多吉少了。

崔行舟來不及妥帖地安置了她再上路,但是覺得柳眠棠不能在靈泉鎮這等龍蛇混雜之地久留,最好去別處隱姓埋名。

於是他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寫下休書一封。

在信裏他直言國難當頭,自己已經跟隨幾個朋友毅然投軍,跟隨淮陽王的軍隊開拔西北。此去是抱著為國捐軀之決心,定然是回不來了。幸而崔家在別處還有豐厚田產屋舍一直沒告知給她,如今一並都給了她傍身,至於去處,莫如會帶著她去,將她穩妥安置了。

以後的婚嫁,她自隨意了,自過自己的悠哉日子去吧。

也許是一日之內連寫兩封與女子恩斷義絕的書信,崔行舟也算是寫得駕輕就熟。

只是這第二封不知為何,總是寫得不暢意,覺得有些話太生硬,怕那柳娘子看了難過地紅腫了眼睛。

於是反復斟酌修改,著實費了些許功夫。

跟著這封書信而去的,還有那封從假崔九那裏搜來的泛黃婚書,另外是一張和離的文書。

從此以後,崔行舟也算是打破了柳眠棠關於婚約的束縛。她不必再當自己是哪個人的妻子,沒有了顧忌,就可以改嫁給他人了。

如今亂世初顯,戰場上更是瞬息萬變,誰也不知道自己將來是什麽樣。

崔行舟自問能給柳娘子做的,只有這些了。

至於柳眠棠會怎麽想,崔行舟倒是沒有深思。

不過有句俗話說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亦如表妹廉苪蘭,雖然平日裏也顯得愛極了他的樣子,可一旦知道他可能有去無回,便也打起了另一副算盤,給自己留下萬全的後路。

至於為何不將謊言說破,卻還要頂著崔九的名頭謊騙那小娘,這裏面自有崔行舟一點微妙的心思了。

他此番若真是有去無還,總是希望柳娘子心裏,留下的是那個體貼顧念著她的商賈崔九,而不是滿嘴謊話,誆騙了她的淮陽王爺。

將來他若真的馬革裹屍還,總還有個女人在夜裏難眠時,為他落一點相思清淚……至於她在仰山失節的事情,他也隱去不說——被人休掉,總比被賊子玷汙了清白要來得好聽些。他何苦來告知她殘忍的真相?

不過在他上路的二天後,那莫如就匆匆趕回來了。他說柳娘子接到了崔九的和離休書後,一語不發,只讓人去打點店鋪,交代了掌櫃的事宜,然後就是關門挖坑起銀子,讓丫鬟老媽子們收拾行囊。

總而言之,崔夫人接了休書後的一切都是幹凈利落,毫不拖泥帶水,更沒有棄婦無措的眼淚。

莫如原本是要帶柳娘子去王爺安置她的別郡鄉鎮的。可是柳娘子突然讓他去鋪子裏買麻繩等許多雜物,待他回來時,連娘子、丫鬟、婆子都不見了。

不過李媽媽跟暗衛留了話,讓他告知給莫如,只說柳娘子不想去王爺安排的地方,所以才支開他,徑自走了。

莫如尋思著柳娘子他們有暗衛跟從,應該也無事,便先回來尋王爺說說情況了。

柳娘子萬事先顧銀子的反應,倒也在崔行舟的意料之中。

可是她如此坦然接受自己奔赴鬼門關,連做做樣子的眼淚都沒有,毫無往日裏的半點情誼,真讓他心裏狠狠地不舒服了一下。

平日裏一口一句夫君,叫得人骨頭酥麻。

可是臨了,卻卷了銀子毫無愧色地走人了。由此可見,柳眠棠生性如此,就算失憶了,也不耽誤她審時度勢,卷銀子走人!

一時間,崔行舟覺得自己頗能理解被卷了銀子的子瑜公子的感受……

如果有空閑,崔行舟說不定會砸了一屋子的東西,狠狠罵一頓爹娘,可是現在他連腹誹的時間都沒有。

軍隊在日夜兼程地趕路,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奔赴西北。

雖然有毅然從軍,積極禦敵的熱血子弟,可是軍隊裏魚龍混雜,自然也有膽怯的逃兵。所以在行軍的途中,負責抓捕逃兵的稽查騎兵也是來回巡視不斷。

一旦抓住逃兵,軍隊立刻停止前進,那些逃兵都被剝掉上衫,當著眾人的面前被砍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