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3/4頁)

“我以後盡量注意。”蘇綰彎起唇角,“吃飯吧,你們也餓了。”

“阿姐,奶奶特意給你煮了紅雞蛋。”蘇馳獻寶一樣將一碗紅雞蛋端到她面前,“我給你剝,一定要吃一個,然後吃壽面。”

蘇綰含笑點頭。

他們不提,自己都忘了今天是生辰。

雖然不是自己真正的生日,這份心意也彌足珍貴。

他們都是自己的家人,這裏是自己的家。

她會努力守住這一切。

*

一輪彎月懸在半空,夜幕下的皇宮透著絲絲清冷。偌大的後宮再無往日的吵鬧,靜謐而肅穆。

趙珩站在春語閣上,目光深深地看向太子府的方向,用力捏緊手中的發簪。

他今夜沒法出宮,吏部尚書和兩位侍郎還在禦書房,爭論官員考核之事。

蘇綰在夢中曾說,由吏部派人下地方暗中調查各地官員是否盡責,呈送上來的考核結果只做參考。

吏部的崔尚書覺得此法可行,但消息泄露難免會讓各地官員,聯合起來欺上瞞下,使得考核的結果比原來更差。

兩位侍郎是極力反對。

吵了一日都沒結果,於是跑到禦書房理論。他覺得煩,找了個理由暫時躲開。

考核的手段肯定要調整,此事他只跟崔尚書和兩位侍郎提起過,消息走漏他們全都要負責。

趙珩閉了閉眼,低頭看著自己給蘇綰挑選的另外一份生辰禮,唇角抿緊。

官員考核之事,都讓素來清正的崔尚書左右為難,租田政策在各地,只怕也會成為某些人中飽私囊的工具。

內有未解,外患未除,他還不配求娶蘇綰。

這幾日,他冷靜下來仔細回想,那夢境的出現並不受蘇綰的控制。她之所以用這個理由拒絕自己,真正的顧慮是他尚未徹底掌控朝局。

他不會辜負她的期望。

“陛下,南詔國的長公主和東蜀太子碰頭了,聽不到他二人談了什麽。”墨竹無聲無息出現,“東蜀太子進了長公主的閨房。”

“繼續盯著。”趙珩偏頭看他,“查出來和親的消息是誰放的沒有?”

他今日隨宋臨川出宮,暗地裏一路跟蹤的人有十幾個,全部來自朝中的文武百官手下。

“一共兩夥人,一夥是朝中大臣放出去的暗樁,一夥是南詔國的暗樁。”墨竹低下頭,“南詔國的暗樁只有四人,東蜀的有上百人。”

“飛鴿傳書給蕭將軍,讓他給東蜀找些事做,當初靖安百姓如何阻止開渠,就讓他派人在東蜀國都怎麽做。”趙珩轉身下樓。

東蜀想要吞並北梁的狼子野心從未消散,停戰建好細則既已簽署,這五年的平靜自己必須守住。

五年後,東蜀若是敢再次來犯,他便親自掛帥踏平東蜀。

“是。”墨竹恭敬應聲。

趙珩從春語閣出去,仔細將發簪收入懷中,大步返回禦書房。

崔尚書等人還在爭執,在門外都能聽動靜。

趙珩擡腳入內,面上掛著厚厚的寒霜,“吵了一日都未曾有結果,若是與東蜀開戰時,爾等也這般前怕狼後怕虎,不如辭官回家享清閑。”

崔尚書不是馭下不力,而是想借著侍郎之口,說出自己的顧慮。

自己給了一日的時間給他們演戲,該收場了。

“臣這便安排下去。”崔尚書在朝中多年,又親眼看著天子從儲君監國到一國之君,很是清楚這位新君的脾氣。

他既覺得此舉可行,日後出了紕漏自己倒也不用擔心,算是有護身符。

“吏部要精選出幾個剛正不阿之人,全面負責此事,所有結果直接交給朕。”趙珩目光寒涼,“人數按每府兩人挑選,選出來後成立嚴行司,設司正一人,其余職位再議。”

“臣遵旨。”崔尚書恭敬行禮。

“臣遵旨。”兩位侍郎也跟著行禮。

趙珩擡腳過去坐下,趕客的意思非常明顯。

崔尚書輕輕吐出口氣,安靜退下。

新君的脾氣是越來越不好捉摸,也不再像為登基前那般有所顧忌,日後朝中的爭鬥怕是會越來越隱蔽。

他不過是想維持住表面的平衡,如今竟是也不行了。

兩位侍郎跟在崔尚書身後,大氣都不敢出一下。

禦書房的房門關上,四周安靜下去。

趙珩拿起奏折,仔細批閱。

秦王世子還幽禁在東宮,禹州方面的秦王舊部,也被江崇處理得差不多。

這個隱患拔除,剩下的便是讓所有不幹活的官員回家,讓沒飯可吃的百姓,吃上飯。

趙珩批閱完兩本奏折,想起蘇綰之前去鐵匠鋪一事,皺起眉頭開門出去。

“陛下。”江崇山前迎他,“可是要回宮?”

“你明日在禁衛軍中發一則公告,會帶兵會做新武器的人,將委以重任。”趙珩一臉嚴肅,“只要有真本事,便是小兵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