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正文完(上)

九皇子即位,燕國百姓奔走相告,喜樂一片。

當九皇子還只是一位民間的皇子時,便已有了許多傳說……永安廟治病救人、神秘高科技帶領全國農莊發展的傳說,三州賑災,借糧三萬石的豐功偉績,敵軍峽谷救人凱旋而歸,帶領北境大軍抵京圍困謀逆二皇子的傳說。

樁樁件件加起來,有勇有謀,仁厚愛民,是燕國至今為止,登基昭告天下時,最讓百姓喜出望外的一位皇帝。

新帝本就得民心,更何況大赦天下之時,他還宣布了一些減輕賦稅徭役的計劃措施,這些使得常年苦不堪言的百姓看見了一些新的希望。於是新帝衍清即位以來,整個燕國都處於一片祥和與希冀的氛圍當中。

文武百官有的站錯了隊,畏懼至極,擔心新帝即位後,第一個拿他們開刀,以謀逆之罪抄家九族,於是惶恐不安。而另一些原本就跟著兵部尚書等人站在陸喚身後的人,此時腰杆子總算直了起來,眼巴巴地等待著升官加爵。

然而,卻沒料到新帝的主張措施與以前的皇帝都不同,站錯了隊的除非情節嚴重,並無過多懲罰,站在他那邊、早早地開始巴結九皇子府,送去禮物的,他也完全沒有要重用的意思。新帝制定了一條全新的官員選拔制度,唯賢是舉,唯才是用。

短短半月,官員之間的變動非常大。

原丞相外戚一黨已因為籠絡禦林軍幫助謀逆之罪入獄,兵部尚書升任為現今的皇帝,而當初隨著陸喚從北境歸來的一些將士,則入了兵部。

二皇子入獄,五皇子倒是覺得自己在陸喚這裏,毫無翻盤的機會了,於是識時務為俊傑,申請當一個閑散王爺,但兵部尚書和陸喚一致認為,五哥雖然有些冒進,但在政務上還是十分有能力的,於是將他留在京城,封為賢勤王,要攬的活兒還不少。

而鎮遠將軍見一切已經塵埃落定,決定告老還鄉。他的老家在漳州,主動申請調任為漳州知府,臨走的那天,陸喚親自去送他。相識一場,雖然一開始鎮遠將軍對陸喚諸多刁難,但是在北境的時候,卻也對陸喚有了非常多的提攜,沒有鎮遠將軍和兵部尚書傾囊相助,陸喚登上帝位,也沒那麽容易。

鎮遠將軍在北境一戰之前,便已經兩鬢微霜了,而如今更是滿頭斑白,他看著陸喚,十分地感慨,想了想,道:“與吾皇相識已經三年了。”

陸喚道:“是有三年了。”

第一次見面時還是在皇宮夜宴上,陸喚是個從秋燕山凱旋而歸的寧王府不起眼的庶子,鎮遠將軍心中偏見很大,故意不接他的酒杯,不過當時還只有十五歲的陸喚一笑了之。

回憶起這些,鎮遠將軍不由得感慨時光易逝,對陸喚道:“還望皇上堅守當日初心啊。”

他所指的初心,便是在北境的時候,有一日夜裏陸喚值守,見路邊有快要凍死了的人,回到帳中,讓將士們將一些能夠禦寒的衣物全都分發給那些百姓。包括陸喚自己的,陸喚也一並帶去了。

那時鎮遠將軍還沒有從兵部尚書那裏得知,陸喚就是九皇子衍清的身份,但是心中卻陡然滋生出了扶持他上位的想法。原本以為這會是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得益於九皇子尊貴的身份,繼位倒是變得順理成章起來。現在一切都已經完成,他對新帝又很放心,留著他這把老骨頭監國好像也沒什麽用了。

陸喚看著鎮遠將軍,凝重道:“定然不負將軍所望,還望將軍保重身體。”

鎮遠將軍這便離了京,因為沒有子嗣的緣故,沒有帶太多人馬,也沒有太多家財。

陸喚以前得到了鎮遠將軍的許多幫助,送走了鎮遠將軍,心裏自然也有些悵惘,但是還有一大堆政務亟待處理,也沒時間考慮那麽多。

將文武百官按功論賞罰,進行了一些思慮良久的調任之後,還有各處知府,皇宮內的侍衛宦官等需要整頓,以及兩個半月後的登基大典也急需籌備,陸喚將其交由戶部尚書去解決。

這次大軍可以順利進京,雖然是五皇子棄暗投明開的城門,但是其中未必沒有戶部尚書從中斡旋的結果。戶部尚書的女兒當年是由陸喚給救回來的,因而他始終對陸喚存有一分敬意。

燕國各州大赦,京城熱鬧非凡,雖然是暑熱之日,但是卻繁華得宛如上元節。

京城中唯一日子不好過的莫過於寧王府,寧王妃一幹人等一邊恐懼新帝會找罪尤抄家,另一方面又後悔不叠,若是早知道當初住在柴院的那少年會有今日,一朝登上九五之尊之位,成為燕國的新帝,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苛待於他。

被貶到偏遠地區的寧王這個時候終於忍不住送信回來,信中全是一些咒罵老夫人與寧王夫人幫不上忙不說,還影響了自己的仕途,簡直婦人無用。原本以為被貶只不過是幾年的事,頂多十幾年吧,這下好了,永遠回不了京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