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老友記(第2/3頁)

毫無疑問,發起組建洛林工業者聯盟,跟魏斯從勛爵手裏接掌克倫伯·海森家族的經濟領導權不僅不相沖突,反而是一個互為促進的契機。戰爭時期,克倫伯·海森工廠一度被諾曼人占據,其直系成員澤·克倫伯·海森化名斯卡拉,擔任諾曼帝國派駐洛林的軍事總督,幫助諾曼人掠奪和榨取洛林的財富與資源,但他多年前就以“徹底失蹤”的方式脫離了這個家族,此後直至戰時重新現身,未與克倫伯·海森家族有任何聯系,而克倫伯·海森家族的其余成員戰爭時期或被敵人軟禁,或逃往聯邦後方,更有魏斯這般英勇抗敵的遊擊指揮官,事實清晰,不容顛倒。經過審查,洛林臨時政府不僅將克倫伯·海森工廠歸還克倫伯·海森家族,亦針對他們戰時支援遊擊作戰所耗物資器材向聯邦政府申請國家補償,雖然聯邦政府最終只撥給了一筆象征性的款子,但以榮譽嘉獎的方式確認了克倫伯·海森家族在戰爭時期的積極貢獻,並特批克倫伯·海森工廠未來三年享受最優的免稅政策。

軍工是克倫伯·海森家族延續兩百多年的傳統產業,戰爭剛剛結束,指望軍方的大批訂單是不現實的。魏斯的策略是以現有資源對軍事生產進行恢復性的重建,這一領域短期之內以裝備維修、改造以及技術消化為主,余下的精力和人力物力投入到新的產業上去——戰爭中前期,克倫伯·海森工廠為聯邦軍提供了包括水冷重機槍、半自動步槍、迫擊炮在內的各式武器,聯邦政府采取的是分期付款的方式,而當諾曼人占領洛林後,聯邦政府停止向克倫伯·海森工廠支付款項。戰爭結束後,聯邦政府經過核定,同意繼續支付以前的拖欠款項,雖然支付跨度很長,但這為克倫伯·海森工廠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流入,為他們大規模舉債發展新事業創造了可能……

作為洛林工業聯盟大會的主要召集者之一,魏斯開啟了廢寢忘食模式,對整個聯邦的經濟工業社會形勢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由於諾曼人在戰爭前期勢如破竹,聯邦工業體系不得不進行戰略大遷移,工業的高度集中提升了生產效率,但同時也對資源供給產生了負效應。在東部地區,資源產量的局限性使得工業原材料的價格在戰爭時期一直居高不下。當戰爭結束,聯邦工業需要從戰時狀態轉回到平時狀態時,供求平衡依然處於失衡狀態,導致各種原材料的價格居高不下。洛林作為聯邦主要的礦產區之一,金屬礦產資源一度占到了整個聯邦的1/4強。市場的平衡關系使得經濟對於洛林礦產資源的穩定輸出需求迫切,而在老戰友聚會上,大家對盡快恢復各地礦產生產有著強烈的共識,但在礦產運輸上產生了一個很大的分歧:在戰爭之前。礦產主要通過河運和空運進行。具體來說,就是山區生產出來的礦產資源,在當地進行初步冶煉或篩選後,通過河道運輸運往洛林東部的鐵路樞紐,或是由飛行船只直接運走。經過戰爭消耗,空中運輸已經基本中斷,星源石資源都已經集中到了軍方手裏,寶貴的運輸艦需要用來部署軍隊、調配物資以及為特殊群體服務,短時間內難以重新轉為民用。

河運,是洛林最為傳統的運輸方式,因地制宜、運費低廉,但也存在著運量小、時間長、效率低的缺點。在飛行艦船技術變得成熟之後,河運逐漸退居次要位置,而機械制造業蓬勃發展,使得鐵路運輸迅速興起,在平原地帶逐漸取代了空中和水面運輸成為最主要的工業運力,可是在洛林,因為地形太過崎嶇,特別是西高東低的地形使得鐵路鋪設成本過高,即便像索姆索納斯這樣的區域性工業重鎮也遲遲沒有通火車。在老戰友聚會上,許多人就提出要集中人力物力修建一條由東南向西北貫穿整個洛林的鐵路線。再由這條鐵路線延伸出去的支線連接各處重要的礦產區。在奧倫斯星球上,多數人習慣於簡單粗暴的思維方式,而在魏斯看來,修建鐵路投資大、耗時長,等到鐵路修建起來了,某些礦區的資源可能已經開采完畢,人們又轉而尋找新的礦產資源,鐵路鋪設也許永遠趕不上礦產開采。因此,他傾向於拓展河運,當然,這建議並不是隨口說說,而是需要詳細的研究、分析、測算,就如同戰場上的作戰計劃一樣,魏斯進行了細致的信息采集、數據分析以及方案編寫,甚至可以精確到每個碼頭拓展之後能夠達到多大的運力,整個系統運轉起來需要增購多少船只、提供多少崗位。在拓展河運同時,還需要相應建設從礦產區到碼頭區的短距離鐵路軌道,采用小型蒸汽機車或是內燃機車拖曳礦車,就能夠進行快速便捷的運輸。這個系統一旦正式運轉起來,礦產資源將能源源不斷的運出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