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斯利恩城下(第2/2頁)

言罷,魏斯點著地圖上的標注說:“敵人的防空陣地,大多分布在‘護城河’附近,正好是我們的迫擊炮射程可及的區域。據我們這幾天探查到的情報,這些防空陣地,有重型防空炮100多門,中型防空炮300多門,輕型防空炮約900多門,它們大體分為34個防空陣地,有25個是野戰陣地,9個是固定陣地。野戰陣地好對付,只要引誘他們進入戰鬥狀態,把炮彈從彈藥庫運到炮位上,就可以用迫擊炮將他們給一鍋端了。比較有難度的,是這9個堡壘式的固定陣地,尤其是3個裝備了鋼制炮塔的核心堡壘,想要拔掉它們,可得動些腦子。”

魏斯把敵方火力配置的數量說得如此詳實,那位少校情報官不由得多看了他幾眼,雖有疑惑之意,卻沒有直接提出來。倒是遊擊先遣隊最年輕的上尉軍官提出意見:“克倫伯·海森長官,我們想辦法奪取敵人的部分火炮,用它們轟擊敵人其余的陣地,這樣應該可以拔除大多數野戰陣地,使敵人在斯利恩的防空火力也就減弱了一大半,再讓我們的飛機用炸彈攻擊那些固定陣地,兩條路徑結合起來,實現的難度會降低很多吧!”

從利己的立場出發,將一部分攻堅任務交給飛行部隊,確實可以降低難度、減輕壓力,魏斯也不是沒有考慮過這種策略,但如果從大局出發,一方面,飛行員的珍貴程度要遠遠超過兩周特訓就能派來敵後的特遣隊員,另一方面,特遣隊拔除的防空火力越多,飛行部隊就能夠將越多的炸彈砸到敵方航空設施和飛行艦艇上,整體的戰果也就越大,而第三個方面,便是遊擊戰士應當具備的大無畏品格,如果一味指望友軍承擔更多的攻堅任務,又如何能夠長期勝任這種艱難卓絕的遊擊戰環境?

基於以上這些思量,魏斯當面回應說:“如果我們確實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說,敵人的防守真做到了無懈可擊的程度,尋求飛行部隊支持是可行的。只不過客觀的說,我們與敵人的距離只有幾裏路,而我們的飛行部隊需要跨越幾百裏,途中有可能遭遇敵人的多重攔截,所以,能夠自己解決的,盡可能自己解決。”

這位年輕的上尉雖然已經不是那種剛加入行伍的熱血青年,短短兩三年就積累到進階中級軍官所需的戰功,而且不介意加入危險的敵後遊擊作戰部隊,足以證明他是有能力、有膽識、有頭腦的。魏斯這番激將之言,雖然沒有讓他激動起來,至少把他之前那種僥幸心理給掃除掉了。

“我明白了!”這位上尉昂著頭說道,“一場史詩般的戰役,需要每個人都拿出勝利必然有我的鬥志和決心來。”

激勵的話說過了,魏斯板起臉:“這場仗,我們不但要有決心,還得做好犧牲準備,這一點,諸位務必給士兵們做好思想工作。最壞的打算,是折損一半人馬。”

這個數字,讓在場眾人不禁啞然。且不說部隊傷亡過半是否會陷入崩潰,也不談受傷人員如何轉移,這樣的傷亡預期,似乎已經遠遠超出了遊擊作戰的範疇,真的是他們這樣一支部隊應當執行的任務麽?

魏斯沒有讀心術,但他很清楚聯邦軍官兵的常規邏輯思維,也從軍官們的表情裏看出了一些東西。對於這一點,他早有準備,因而不急不忙地說:“先生們,遊擊戰,以‘遊’為精髓,但如果只遊而不擊,或是一味的避重就輕,遊擊的價值將大打折扣。同時,遊擊戰不同於正面作戰,除非迫不得已,否則,應以保存實力、持續作戰為第一要務。我剛剛所說的預計傷亡,是指最壞的打算,如果戰鬥較為順利,或者敵人的反應在預期水準,那麽我們的傷亡會小很多。事實上,由本人指揮的上一次斯利恩夜襲戰,參戰部隊的總體傷亡不到三分之一,而且,那時候我們投入的兵力、使用的裝備以及戰鬥的經驗,都比不上現在我們所具備的條件。當然了,彼時我們所面對的諾曼軍隊,跟現在駐防斯利恩的也不一樣,那時候他們兵員素質更好,士氣也更高,我們當面之敵,雖然據守著更加森嚴的防禦設施,但戰鬥意志和精神韌勁要弱許多。”

魏斯的論斷,源自於對敵人的技術性觀測,依據充分、測量精確,但在其他人看來,這只不過是他的感官判斷,是虛而不實的一面之詞,意在提振己方信心,真要上了戰場,所謂戰鬥意志和精神韌勁的差距,對戰鬥的影響能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