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 各自遠行(第2/3頁)

有了相對安全的容身之所,有了更多的武器彈藥和食品藥品,魏斯在找尋尼古拉下落的過程中,順道救出了一批又一批鬥志未消的聯邦軍官兵。一天天下來,隊伍人數持續增加,以他們的實力,殲滅落單的諾曼巡邏隊不成問題,可惜的是,這種發展勢頭並不會演變成為一個戰術性的成果。堅持了12天,魏斯所收集到的關於尼古拉的消息依然支離破碎,拼湊不出一條完整的線索,而受困奧城的聯邦軍民,有的轉移去了他處,有的從別處轉運至此,人員的相對流動,使得救援尼古拉的設想越來越不具備可行性。出於理智的考慮,魏斯決定帶著隊伍撤出奧城。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他們離開了暫時安全但已經變得非常擁擠的“地下巢穴”,沿著實現偵察好的路線向城郊轉移。經過五個多小時的跋涉,最終毫發無損地來到了位於城西郊外的一處樹林,聯邦軍隊曾在這裏構築防禦陣地,廢棄的塹壕為幸存者提供了一個賴以休整的臨時掩蔽所。盡管諾曼人的飛行艦艇數次掠過,附近道路上時不時有諾曼人的車輛經過,他們仍在這裏度過了一個危險的白天,入夜後繼續轉移。

12天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隨著奧城的陷落,聯邦中南部的另外兩座工業城市,達特和摩恩斯坦,也相繼遭到諾曼軍隊的攻擊,它們既沒有天然屏障,也沒有奧城那樣的規模,盡管聯邦軍隊拼命死守,兩地的戰況依然持續惡化。魏斯一行原本打算轉移到達特去,結果行進途中發現達特外圍盡是諾曼人的部隊,那座以冶金為支柱產業的城市則在隆隆炮聲中化作火海……除非冒死穿過諾曼軍隊的控制區域,否則只能往西走,前往洛林聯邦州。

戰局的發展,恰如奧克塔薇爾早前預判的那樣,而她對於魏斯個人發展路線的建議,也“神奇”地契合了此時的處境。這個時候,魏斯沒有猶豫,他帶著幸存者們披星戴月,一路西行,巧妙避開了諾曼人的警戒陣地和巡邏分隊。兩日後,在洛林聯邦州東部的馬倫奇克森林,他們遇到了在此構築防禦陣地的聯邦軍部隊。巧合的是,從奧城撤下來的第16戰鬥師,剛好也在這裏休整。

在師指揮部,他再次見到了麥格卡倫代理上校,那個從巴斯頓軍校就非常賞識自己的炮術專家,但他沒有見到卡爾將軍,也不會再見到這位睿智的老將。據麥格卡倫所說,卡爾將軍連同他的坐騎在撤離奧城時被諾曼戰艦的炮火擊中,當即血灑疆場。在堪比“絞肉機”的奧城戰役中,卡爾將軍以下,第16戰鬥師陣亡和失蹤人員達到了編員的五分之四,這支精銳的老牌部隊幾乎一戰盡失,但麥格卡倫表示,第16戰鬥師在它悠久而光榮的歷史上,曾經三度瀕臨絕境,而後三度涅磐重生。哪怕在戰場上只剩下最後幾個人,只要榮譽不失,精神不滅,它就一定會重回巔峰。

麥格卡倫這般慷慨激昂的闡述,讓魏斯深受感動,他甚至因此萌生了留在這支英雄部隊的想法。可是,奧城戰役的得失,讓他愈發對聯邦軍隊現有的作戰思維和指揮體系感到失望。呆在第16戰鬥師固然可以提煉自己的戰鬥技能,卻要繼續忍受聯邦軍事體制的種種弊端,結局很可能是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沖鋒,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倒下,像風中的落葉般獻出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我想回到我的家鄉索姆索納斯去,組織一支遊擊隊,跟諾曼軍隊戰鬥到底。”魏斯向麥格卡倫坦白了自己的決定,他以為自己需要費一番口舌才能說服這位代理指揮官給自己“開綠燈”,沒想到麥格卡倫只是搖了搖頭:“去指揮一支沒有大炮的部隊,真是浪費了你的才華。”

“遊擊隊並不都是烏合之眾,只要精心組織、認真調教,遊擊隊也可以成為讓敵人畏懼的精銳戰力。”魏斯道,“事實上,克倫伯·海森工廠具備制造槍械、彈藥以及中小口徑火炮的能力,只要我們提前轉移設備物資,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遊擊隊的武器供給。如果聯邦軍無法阻止諾曼軍隊侵入洛林聯邦州,那麽,勇敢的洛林人會用自己的方式讓侵略者付出代價!”

“我理解你的想法,也相信你的膽識,只是我能做的不多。”說罷,麥格卡倫來到桌旁,拿起鋼筆,在一張印有第16戰鬥師徽標的文件紙上飛快地寫下了一段話,簽署自己的名字,加蓋了兩枚印鑒,然後將這張紙交給魏斯。

看過內容之後,魏斯小心翼翼地將它折起收好,鄭重其事地向麥格卡倫敬了一個軍禮。

麥格卡倫還以軍禮,並道:“祝好運,畢業了的學員龍·克倫伯·海森!”

“不,在您這裏,我永遠是一名知識淺薄的學員,需要您的指點和幫助。”魏斯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