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番外2(第2/3頁)

天地良心,葉知秋並沒有半點看不起中西部的意思,她只是覺得飯得一口一口吃,人得一點一點胖,唯有先將東南沿海富起來,才能帶動華北平原,然後是黃土高原,再然後才是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海拔變高的過程裏,發展速度就得實時地降一降。

並不是主觀地偏向於哪一個地域,而是發展使然,綜合交通、人口流動等各項指標,才能確定哪裏最適合發展,哪裏次之,而非追求絕對的公平。

成年人都知道,這世上從來都沒有絕對的公平。出生就是不公平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生來就在羅馬住著高樓大廈,眾生平等,有人吃肉自然有東西被吃,終點也是不平等的,有人風光大葬,有人連草席裹屍都是奢望。

但先天不足,就真的決定了後天翻身無望嗎?不是。

總得有人去放手一搏,世上總有改命之人,再細密的漁網都會有漏網之魚。

如果要去支援中西部建設的不是林英、林剛和林凱,而是熱血青年甲乙丙,葉知秋肯定會鼓勵大家投身於中西部建設中去,可現在要去的偏偏就是林英、林剛和林凱,葉知秋不是聖人,她舍不得三個孩子去吃苦。

留在滬上好好發展多好呢?

眼看葉知秋同三個孩子都鬧到有些僵了,林國棟關鍵時刻當起了潤滑劑,他勸葉知秋,“你和三個孩子較什麽勁兒?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和活法,三個孩子願意去投身於中西部建設,那就讓他們去!姐弟三個搭伴兒去,你在那邊也能說得上話,請地方上多忙看著一些,別出事,讓他們去追逐自個兒的夢去。”

“咱倆不也是從一個小縣城出來的麽?你現在都是副部級的領導了,他們也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我們做父母的,應當做他們的後盾、靠山,而非領路人。咱倆加起來不到兩百五十斤,把這麽大一片地方的經濟都給搞活了,他們肯定比咱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嘛!”

“就算再不濟,咱倆也能在背後給他們一些指點,幫他們解決一些問題。就放手讓他們去闖吧,發展完東南沿海後,必然得走中西部這一步棋。咱們倆肯定不會再被派去中西部了,總得把手裏的接力棒交到他們手中去。”

“咱家三個孩子雖然沒碰過這些,但有你言傳身教,他們跟著耳濡目染了這麽多年,肯定比其他人要懂得多。我知道你擔心他們姐弟三個吃苦,但年輕人不吃點苦,怎麽長大?吃苦就吃苦吧。你之前不還是咱們生產隊上最厲害的種地人?種地多苦啊,他們去中西部搞發展,再苦還能比種地苦?”

葉知秋聽著林國棟說的這一番看似很有道理的話,心裏翻了個大白眼,心道:“要不是我從後世穿過來,及時給你補好了身體虧空,你都活不過那年冬天,還想著當副縣-長、縣-長、書-記、市-長?想啥呢!”

不過這話她沒有說,說出來也不會有人信。

她給自己做了充足的心理建設,回頭才有條件地答應了林英、林剛、林凱這三個‘軸愣子’的要求,她的要求是——想去支援中西部建設,可以,但必須先在‘四省一市’新格局的基層中歷練幾年,吃吃苦頭,等把本事練出來才能下基層。

林英、林剛與林凱姐弟三個是知道葉知秋有多麽固執的,他們三個本以為做不通葉知秋的思想工作了,沒想到峰回路轉,葉知秋居然答應了!

有條件就有條件,只要能去支援中西部建設就成!

-------------------------------------

等姐弟三個達到葉知秋的要求,被準許去支援中西部建設時,國-家的高考制度也已經恢復了,盛極一時的工農兵大學也被拆分開來,分成了好多個大學,以原先的學制建設新的高校。

葉知秋雖然有些心疼臨海市工農兵大學,覺得只要給臨海市工農兵大學改個名兒,未必不能將臨海市工農兵大學建設成國內頂尖的學府,但架不住很多人都瞄準了臨海市工農兵大學的專業,清大想要挖走機械系,京大想要挖走醫學系、關鍵是人家還都振振有詞,說臨海市工農兵大學的研究團隊原本就是葉知秋從他們那邊挖走的……

葉知秋都想呵呵tui這些人一臉,她當初是從這些地方挖了不少人,但也從其他地方挖了啊,工農兵大學的每一個系都是她的心血,要是沒有臨海市政與財政猛猛地往裏面砸錢,那些人也不可能有現在這麽多的成果……本著便宜別人不如便宜自己的原則,葉知秋又悄悄回了一趟臨海市,直接將面臨解體的工農兵大學給挖了個空。

復興大學分走幾個強勁的院系,交通大學也分走幾個,蘇省打算建很多高校,每個高校都得有頂梁柱專業,葉知秋也分給幾個,還有浙省的江浙大學,葉知秋也分出去幾個院系……等到京大、清大那邊收到消息時,臨海市工農兵大學早已經人去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