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2/5頁)

江博看著她,“開心。”楚楚在這裏很開心,這裏的人好像也比模式要好。

“小博哥,以後我們一起努力啊。我一定要爭取在暑假將書寫完。”

“嗯。”江博偷偷揉了揉自己的手指頭,想著以後還是要給楚楚做一台打字機,她喜歡寫作,就用打字機寫就好了。寫字太辛苦了!

“小博哥,好熱啊。想吃冰激淩了。”宋楚喊道。

江博:“……”在這之前,還是要先做點冰塊吧。

第二天,江博就去了一趟化肥實驗室,弄了一些做肥料的硝石回來了。

然後倒了一些在放了水的盆和桶裏面。過了一會兒,在孩子們的見證下,大熱天裏,水結冰了。

“哇哇哇——”

幾個孩子驚叫不已。

江博:“……”

蘇寶剛道,“為啥會結冰?”小三會法術嗎?

宋楚道,“小博哥啥都會。他是無所不能的小博哥。”

江博:“……多看書。”

蘇寶剛捂臉,”為什麽我看的書從來沒有這麽有意思的東西?”

其他孩子也盯著那冰塊,覺得好神奇啊。知識的力量太偉大了。

倒是宋楚很淡定,將裝了紅糖水的水杯放在冰面上面涼著。大家也有樣學樣。

這大熱天裏,能夠喝一碗冰冰的涼水是最舒服的。

而且因為身邊放著冰塊,感覺涼快多了。

他們覺得江博真是一個神奇的人。

這會兒,神奇的小博哥的名字,已經傳到了首都去了。

雲山地區將化肥的事兒匯報到了省裏,省裏知道糧食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又匯報到了首都。這事兒一下子就引起了農業部的重視。

他們之前還一直從國外買糧食,每一年都要花好多的外匯。後來他們就算了一筆賬,覺得買糧食不如買一條化肥生產鏈。這才咬牙進口了兩條線回來了。

但是因為數量太少,所以一直沒能夠將化肥普及全國。

沒想到這東西,他們國內也能搞啊。

農業部的同志開始還有些懷疑的,擔心又是浮誇風。

但是看著匯報上來的技術資料,以及那些數據,以及下面社員們的反饋之後,就不得不相信這事兒了。

不得不說,呂縣長做的事兒還是相當周到的,當初做試驗田的時候,他就安排了農業局的技術員每隔一段時間就去觀察,做好了對比報告,以及不同時間段,農作物的省長情況。

這些就很具有參考價值了。

農業部的領導們趕緊開了個會,針對這個化肥的處理情況做了一些研究。

國家不是也有化肥廠嗎,還是從國外進口的生產鏈呢,正好請化肥廠那邊懂這個技術員來看看,這化肥到底好不好。這個生產鏈是否合格。

這些資料直接送到了化肥廠那邊去了。

那邊廠裏的幾個高級技術員對送過來的肥料以及生產鏈技術進行研究。

最後得出結論,這個化肥確實符合國內的土壤情況。比起他們從國外進口的化肥生產鏈還要合適。

而且這生產鏈架構簡單,國內有這個條件生產。

“做出這個生產鏈的專家不得了啊。我覺得他肯定是個把知識掌握的特別透徹的一個人。”

農業部的領導就問道,“這怎麽說?”

“按道理說,科學方面很受到材料方面的影響。可他竟然能夠克服這個困難。他沒有改變材料,但是改變了化肥。能夠在已有的條件下生產出適合農作物生長的肥料。”

這就像是解一道數學題一樣,解題方法多種多樣,厲害的人,總有無數種解題方法。

農業部的領導若有所思道,“看來這還不是偶然事件,應該是個人才。既然他對農業方面有這樣的造詣,我看應該給他更好的職位。”

既然化肥事件處理好了,這事兒自然是要繼續往上報的。

得知國家搞出了自己的化肥生產鏈之後,並且經過試驗,對農作物有了很大的幫助之後,連大領導都很高興,糧食問題是領導們最關心的事情。老百姓吃飽肚子,是每一個領導都揪心的事情。

大領導一高興還給提了字,“華國英才,利國利民。”

這個字是提在匯報文件上面的。

這種大事兒自然是要上報紙的。很快,全國報紙上就出現了一篇化肥生產鏈的文章,並且還有大領導提的字。

平安縣這邊收到報紙的時間要慢點。不過呂縣長提前從內刊上面看到了這個消息。

當幹部的就是消息靈通,這種消息整個平安縣,呂縣長第一個看到的。

看到消息的時候,呂縣長一下子脖子臉都紅了。手抖抖了抖。激動的在辦公室裏面轉圈圈,還讓李秘書將這文件印幾份,貼在辦公室裏面。

“貼在我的辦公室,我要天天看。給我這玻璃下面也壓一張,我要一低頭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