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一戰後善(第3/3頁)

這是府城,他們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到府城來,鄉下人進城有些拘謹,但城裏人看他們的眼神並沒有漠然鄙夷。

“是竇縣來的。”

“竇縣的兵馬啊。”

消息已經傳開,府城的民眾指指點點低聲議論,看著這群官袍和兵袍形容都有些寒酸的隊伍,感激又敬畏。

“是又來增援我們的嗎?”

人群裏還偶爾響起“謝謝啊。”“辛苦了”的聲音。

在這些神情和話語的圍觀下,官吏們更肅重了神情,民壯們也更挺起胸膛腰背。

很快一行人就來到了府衙前,這裏有高大的牌坊匾額,讓大家不由仰著頭看,但很快又低下頭,長史帶著官員們迎接過來,民壯們還好沒有對比沒有感觸,竇縣的官吏們則很感慨,以往他們來府城,門前的雜役都用鼻子看他們啊……

一眨眼態度大變,不是因為身份地位變了,而是因為竇縣。

竇縣,有兵,有能擊退賊兵護城池保平安的悍兵勇將。

官吏們相見自有熟絡遊刃有余,在經過一番言語應酬後,中五帶著民壯們去見這裏的民壯,兩個官吏帶著余錢,張小千以及將官去見武少夫人。

跟在竇縣一樣,武少夫人也住在官府的後宅裏,府衙的後宅比竇縣大多了,還有亭台樓閣一個小花園,知府將他的女眷們移出來不打擾武少夫人,更顯得空曠。

武少夫人坐在書房裏,穿著罩衫遮著面,一如在竇縣,官吏們一見她情緒激動,訴說牽掛不安擔心以及聽聞得勝後的激動開心,又將竇縣這些日子的日常事碎碎無巨細的講來。

安靜的書房變得嘈雜熱鬧,恍若夏日提前到來,蟬鳴聲聲,唯有余錢一如既往安靜少言寡語。

武少夫人沒有驅散亂蟬,聽他們講述,詢問一兩句,直到元吉進來打斷,官吏們這才端起茶杯一飲而盡。

“你帶余大人去吧。”李明樓說道。

余錢也沒有任何多問,讓他幹什麽就幹什麽跟著元吉去了。

其他人自然也沒有任何疑問。

“少夫人你什麽時候回去?”張小千問。

急匆匆趕來的知府正好聽到這一句,腳步一個趔趄,長史及時攙扶。

“少夫人啊,真是太好了,這是又來增援的兵馬了啊。”知府邁進廳內一臉歡喜的說道,不由分說就對那兩個官吏,順便對張小千和將官也都胡亂的感謝一番,“真是辛苦大家了。”

官吏張小千將官還沒反應過來,李明樓笑道:“他們來這裏看看,還是要回去的。”

兩個官吏反應過來了,心裏大怒,知府大人太貪心了,竇縣的兵馬他都想留下!

“我們竇縣也離不開人。”

“距離宣武道更近,更危險。”

“當為州府守好邊界。”

兩人客氣的表示拒絕。

知府不跟他們一般見識,竇縣的兵馬誰說了算傻子也清楚,只道:“是啊是啊,安穩太重要了,府城大難才過,少夫人你要在這裏安穩民心。”

李明樓點頭又說但是:“竇縣那邊的確也需要安穩,也有不少人口。”

“將他們都遷到這邊來吧。”知府立刻道,嘆氣,“賊兵這一番荼毒,府城附近的城鎮都空了。”

有的是地方,竇縣人口都能安置,竇縣的兵馬也都過來,守著府城大家都安全。

李明樓道:“府裏不只有一個竇縣,大人,府城不能庇護所有的城池,而且真的庇護是要讓他們都變成竇縣這般,成為可堅守之地,如此我們州府境內相連互護互佑能成不可侵犯之勢。”

四周所有的城池都像竇縣,都有竇縣一般的兵馬,想象那場面……知府向往又悵然:“該怎麽做呢?哪有那麽多兵馬啊。”

“兵馬會有的。”李明樓道,“竇縣沒有知縣已經很久了,請大人把主簿升任知縣,讓官民都有定心骨。”

知府的神情更黯然。

知縣雖然官小,也是科舉出身,朝廷任命,有節度使觀察使之後,有些權盛的節度使觀察使也可以任命。

但現在淮南道已經沒有觀察使了。

“淮南道觀察使變節投敵,他就不再是官,是賊。”李明樓道,“沒有了他,淮南道天也沒有塌,還有大人您,您是代天子守一方,您就是光州府百姓們的天,這一方您說了算。”

知府挺直了脊背,扶著官袖吩咐長史:“取本府大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