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獻俘

有太子妃幫著批閱奏書,太子終於能躺著養傷。

他在靈州一役中受了幾處傷,最重的一處在左臂外側,失了不少血,又在大雨中淋了一夜,傷口愈合格外慢。

那時他既要與吐蕃議和,又要主持重建,回京以後仍舊馬不停蹄地奔忙,一直沒什麽機會將養。

便是此時躺在床上,他這根繃緊的弦也不敢稍有放松,皇陵獻俘之期近在眼前,他要借機扳倒薛鶴年一黨,有許多事需要部署。

他召僚佐親信來東宮議政,也不避著太子妃,甚至還時不時問問她的意見。經過靈州一戰,東宮僚佐知道太子妃胸有丘壑,心懷社稷,不是一般閨閣女子,不過讓後宮女子聽政,心裏多少有點犯嘀咕。

然而太子擺明車馬,明白無誤地用行動告訴他們,太子妃就是他信重之人。而太子妃雖少言寡語,每每論及朝政,總是切中要害,胸襟見地不輸男子。

慢慢的,他們也就習慣了這個纖秀倩麗的身影。

寧彥昭也時常出入太子的外書房,他如今已不是翰林待詔,釋褐從八品左拾遺,一入仕途便是天子近臣,可謂前途無量。尉遲越對他的器重栽培之意顯而易見。

對太子的知遇之恩,寧十一心懷感激,而對他拆散自己良緣的怨憤卻慢慢淡了。

經過西北之行,他便漸漸明白,太子實在比他更了解沈七娘,而比起安於室家的官宦夫人,與太子並肩而立的她更加光彩照人。

他或許會喜愛她,戀慕她,賞識她,但永遠不可能像太子那般對待她。

時至今日,他終於能放下心底的那一絲不甘和執念,她很好,比初見時更好,但注定不屬於他。

不久後,長安城中傳出寧拾遺與盧老尚書女孫盧五娘訂親的消息。

盧家也罷了,寧家人喜出望外,尤其是寧二夫人。

先前看中的兒媳成了太子妃,兒子的婚事便有些尷尬。

他是進士科狀元,想結親的人家不少,然而做母親的總想給孩子最好的,不願委屈了孩子,非五姓女便直接婉拒,連相看都免了。

如今可好,盧家同為世代簪纓的五姓世家,盧老尚書又是當朝宰相,盧家小輩也上進,既有顯貴門第又有實權,盧小娘子的品貌才學亦無可挑剔,只是還未及笄,要等兩年才能完婚。

真要論起來,這門親事卻比沈家的強多了——沈大郎庸懦無能,還算出息些的沈二郎被革職,沈家的小輩多是紈絝。

當時看來是求之不得的好親事,但寧彥昭在進士科舉中一舉奪魁,又前途無量,沈家這門親事便沒那麽理想了。

一時間,寧二夫人成了眾人艷羨的對象,她自己也暗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容光煥發地周旋於高門貴婦間,連聲音都高了幾分。

若說有誰比寧二夫人還高興,那便是東宮裏的太子殿下了。

尉遲越聽說寧彥昭定親喜不自勝,當即用完好的右臂將沈宜秋抱起來轉了兩圈,恨不得青天白日的便要拉她敦個不倫。

沈宜秋又羞又惱,斜乜他一眼:“殿下的傷養好了?”

她這一眼本來沒什麽別的意思,但她此刻雙眸水潤,紅唇微腫,雙頰緋紅,這麽斜斜的一個眼風飛過來,便滿是媚意。

尉遲越的嗓音頓時啞了:“只是缺了一條胳膊而已,不妨事,我還有右手和……”

沈宜秋怒道:“尉遲越!”

尉遲越沒再往下說,只是用指腹摩挲了一下自己的下唇。

上回賈八奉命去平康坊找玉璜小倌,辦妥了差事,帶回來一個用蠟封得嚴嚴實實的木函。

尉遲越背著人悄悄看了,裏面裝著幾卷畫軸,雖然格調不高,畫工也有些俗艷,但勝在清晰寫實,可比口授機宜直截了當多了。

只可惜他第一回 伺候太子妃時心裏沒底,將玉璜小倌口授的招數用了個遍,有點過了火,沈宜秋自此以後成了驚弓之鳥,無論他如何哄都不願就範。

她仍舊將床笫之事當作傳宗接代的手段,眼下不能成孕,便不願縱情享受,甚至為自己一時貪歡羞愧了好幾天。

尉遲越一時不能將她扭轉過來,傷了一條胳膊也確實多有不便,只能徐徐圖之。

太子將養了半個月,第一次去向張皇後請安。

他先前生怕嫡母看出端倪,不敢去甘露殿請安。往常前朝忙起來他也有十天半個月不去蓬萊宮的時候,再久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近來他靠著厚臉皮哄著媳婦喂湯喂藥,倒是將面色養得紅潤了不少,微微凹陷下去的臉頰也養回來了一些。

張皇後自換了藥後精神旺健了不少,她暗暗懷疑太子做了什麽,可他不承認,問陶奉禦又問不出個所以然,她也無計可施。

尉遲越見嫡母面容不像先前那般憔悴,心下稍安。

雖不能徹底醫治好嫡母,能延她六七年壽命,讓她享幾日清福,他這半碗血又算得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