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期待(第2/3頁)

皇帝擡起頭來,微張了口,不知該說什麽好,看看神色平靜的她,又看向明郎,見原低著頭的明郎,也看了過來,微冷的嗓音中,諷意不加掩飾,“陛下乃明君聖主,一言一行,堪為天下表率,所思所想,皆是社稷蒼生,微臣家事,豈難勞陛下操心,微臣與內子和離之事,不敢勞陛下相勸。”

溫蘅接道:“武安侯說的是,我與武安侯之事,不敢勞陛下費心。”

譏冷的話語接連砸來,有如被這夫妻二人,左右開弓,各甩了響亮的一耳光,皇帝心中澀悶難言,默默地闔上嘴,捧著早已涼透的茶杯,又默默地低下頭去。

溫蘅起身朝太後跪下,“我知母後勸和,是為了我與武安侯著想,但我與武安侯,確實緣分早盡,強作夫妻,早晚有一日,會成孽緣,與其磨到那一日,虛度半生,不如好聚好散,武安侯與我,都不是三歲小兒,和離一事,並非心血來潮,都已經過深思熟慮,我們必不後悔,請母後不必再勸。”

“阿蘅……明郎……你們……”太後傷心地看看這個,看看那個,終是重重地嘆了一聲。

有些話,別人不能問,皇後問得,她記得去年冬日,她曾將弟妹與弟弟,請至長春宮用宴,想要說和弟妹與母親和好,搬回武安侯府去,但在她的百般勸說下,弟妹始終沉默不語,後來午宴結束,即匆匆請退,弟弟後來私下告訴她,春日裏弟妹與她兄長在外飲酒被人下毒、夏日弟妹兄長被誣入獄,以及弟妹涉嫌謀害貴妃與龍裔一事,都有可能與母親有關,怨結難消,輕易說和不得,是否此次和離,是母親在背後做了些什麽,也和母親脫不了幹系。

於是這日黃昏離開昭台宮後,皇後派人將沈湛宣召至她宮中說話,直接問他道:“……你與弟妹和離之事,是否與母親有關?”

沈湛避而不答,只低聲道:“此事,姐姐也別再勸了。”

皇後與沈湛乃雙生姐弟,自小一起長大,再了解弟弟不過,見他雖說話語氣平靜,神色亦平靜無波,似這和離之事,就如吃飯喝水一般平常,但眸中傷痛藏得再好,亦因太滿而不由流露出幾分,哪裏是毫無男女之情,分明是傷心難抑,即使此事真與母親無關,弟妹所說為真,弟弟他,恐怕也已暗對弟妹動情了。

皇後在心底嘆了一聲,不再言語,反是弟弟沉默許久,擡眸凝看著她道:“當年陛下將選太子妃,姐姐主動送上同心佩,表明心意,後如願成為陛下未婚妻,又成了一朝皇後,這些年來,可有為當年的決定,後悔過……”

皇後淡淡笑道:“悔不悔的,說了有什麽意思,尋常女子能和離再嫁,皇後能嗎?個人的選擇罷了,無謂言悔。”

沈湛道:“陛下待姐姐……”

皇後摩挲著攏在腕處的纏絲佛手鐲,輕道:“說實話,姐姐九歲那年,悄將同心佩送給陛下時,雖是想做太子妃、未來的皇後,想做與他執手一生的妻子,但沒想到,陛下在收下同心佩後,竟然真同先帝去說,要娶我為妻。雖然姐姐那時還小,但能隱隱感覺到,姐姐待陛下,似與陛下待姐姐不同,姐姐對陛下,因隱有男女之情,而心生親近,想對他好,而陛下對姐姐……”

皇後淡笑著看向沈湛,“……是因我是明郎你的親姐姐,而待姐姐很好,就像明郎你,因為嘉儀是陛下的親妹妹,而待她很好一樣,如今想來,當時想做太子妃的世家女孩,豈止姐姐一個,像姐姐一般,私下暗示情意的,又豈會只有姐姐一個,但陛下只收下了姐姐的同心佩,只去同先帝說,願娶姐姐為妻,只是因為姐姐,是你的姐姐罷了。”

她低低嘆道:“可姐姐那時小,不明白,以為有些事情,只要緣分使然,走到一起結為夫妻,天長日久地相伴著,就會有了,後來陛下登基,封姐姐為皇後,將近四年,後宮只有姐姐一人,史所未有,姐姐還真以為,相守相伴,將有真情。

但四年未滿,陛下開了選秀,自此寵愛馮貴妃,姐姐起先兩年裝作大度,實則心中怨嫉,在馮貴妃有孕後,更是焦灼不安,可後來時間久了,馮貴妃不幸流產,姐姐看著陛下寵愛馮貴妃,心中竟漸漸淡了,原本那顆傷心妒忌的心,也不知何時磨平磨圓了,許是想明白了吧,有些事情,命裏沒有,就是沒有。

天下夫妻千千萬,真正兩心相許、恩愛白首的,能有多少,平平淡淡、彼此敬重地相伴一生,也是一種夫妻之道吧,身為皇後,能得四年後宮一人之尊重,陛下這幾年與母親在前朝鬥得再厲害,也沒有遷怒姐姐,在後宮苛待姐姐半分、對姐姐甩過半點臉色、說過半句重話,一如往昔信任敬重,姐姐這心裏,也不願再多想什麽了,無謂多想,多想平添怨尤,且這般一日日地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