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4頁)

有人不敢當著幾位村幹部的面亂說什麽,但不代表他們背後就不說。

甚至有人還不嫌添亂,跑去了蘇家老宅那邊,打算告訴蘇老爹和蘇老太他們兩口子。

過繼那可不是小事,怎麽能夠少了人家的親爹娘呢?

他們更想要看看,當鬧起來的時候,場面又會是怎樣的壯觀。

……

蘇爸爸可不知道有些村民心裏的想法,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太放在心上。

大家心裏怎麽想,都跟他沒有關系。他要做的就是,過繼的事情能夠順利進行,不要有意外的事情發生。

至於意外的事情,那肯定是跟老宅那邊有關系了。

當時他的親娘親耳聽到他要過繼,只怕也早就回家跟蘇老爹說了,那後面他要應付的,也就是親爹親娘的糾纏。

只要過繼的事情最後確定下來,而且寫進族譜之後,老宅那邊就算再鬧,那都無濟於事。

所以,難的就是過繼的那個過程。

這也是蘇老婆馬上把他拉到族長這裏,並要求族長馬上開始寫族譜的原因。

就是為了預防老宅那邊的糾纏。

他們去祠堂的過程很順利,除了遇到了些村民,問了他們一些事情之外,並沒有遇到其他的事情,自然也沒有遇到老宅那邊任何的一個人。

不過就算遇到了,蘇爸爸也是不怕的。

一行人到了祠堂的時候,族長已經帶領著蘇太婆在點香了。

祠堂裏擺滿了蘇氏各家祖宗的牌位,還有其他的一些東西。

看到蘇爸爸他們回來,族長朝他招手:“來,耀宗,我們開始吧。”

蘇爸爸並不知道過繼的那些流程,但他知道自己只要照做就行了。

族長已經把香給了他,找到了蘇全的牌位,然後讓他對著牌位祈禱,還有需要磕頭。

蘇太婆卻站在旁邊,她並不需要給自己的兒子磕頭,但是她需要給其他的祖宗磕頭。

不過在蘇爸爸還沒有過來的時候,蘇太婆已經磕過。

這會,蘇爸爸已經在族長的示範下,開始給各位祖宗磕頭,他還要給過繼的父親——也就是蘇全磕頭。

作為兒子,他怎麽能夠不給父親磕頭?

蘇爸爸做得很認真,非常的虔誠。

他對蘇全不但有對英雄的尊重,現在又多了一份敬意,尋就是對父親的敬意。

那邊,村幹部們也站在那裏,他們沒有磕頭,但也是低著頭,默哀著。

對這些,他們也不敢亂說話,更不會在祠堂裏做一些比較不符合規矩的事情。

按照古理,過繼的時候,絕不會像現在這樣的簡單隨便,那會有一整套的程序。

但現在不是以前,很多東西都被廢除了。

要不是蘇家村的幹部都特別的重視家族的興旺,對族長又敬重,只怕連祠堂都會不復存在。

他們隔壁村,可是已經把祠堂當成了小學。

也就是他們蘇家村,至今還保留著祠堂。

至於以後祠堂會不會被拆掉,暫時還不得知,上面沒有這個通知,他們自然也就當睜只眼閉只眼。

隔壁村,那是幹部們太積極了,為了政績,就把村民們重視的祠堂給拆了。

背後被村民們罵死,但在鄉幹部眼裏,他們卻是優秀的。

族長也正是因為知道這些,也怕太繁瑣的過程,會讓村幹部們反感,就把一些重要的過程選出來,其他的都被剔除掉了。

比如寫入族譜這個環節,這是非常重要的,剔除不了。

上香,給祖宗磕頭這個事情,這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村幹部來說,這或許有點兒迷信的說法,但是對於村民來說,這是懷念自己祖宗的一種方式。

把祖宗記在了心裏,以後或許也就不會忘了。

而在過繼的時候,磕拜祖宗,那也是一種想念。

村幹部們,從來不會把精力放在這樣的小事上,他們一般都不會去幹涉這些事情。

“族長,把耀宗的名字寫進族譜吧?”蘇太婆提醒著族長。

只有把名字寫進族譜中,那才是真正地把過繼的事情完成。

至於家譜那邊,不用急,今天可以寫,明天也可以寫。只要族譜定了,那就是定了。

族長知道蘇太婆為什麽這麽急,就是理解,所以並沒有說什麽。

族譜是被放在一個暗格裏的,裏面不但有族譜,也有筆。

筆是毛筆。

族長的字很好看,一看就是練了很多年的結果。

蘇爸爸聽說,族長曾經可是考過秀才,雖然最後沒有考上,但是肚中的墨水並不少。

而且又寫得一手的好字。

那本族譜,有些年頭了,紙都已經發黃了。

每一家,孩子的出生,成年禮之後,都會被族長寫進族譜中。

至於為什麽沒有在孩子一出生就寫進族譜,這是有原因的。

如果過於早把孩子的名字寫進族譜,萬一夭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