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番外(詩人的愛情)

魏遠的出名,是從一首詩開始的。

六歲的時候,一首《詠蘭》,便讓魏遠獲得了‘神童’的稱號。

到了七歲,《十五月圓夜》再一次讓魏遠名聲大振。

普通人的六七歲,不過是背詩罷了,屬於魏遠的六七歲,卻是已經開啟了他在詩壇上的征程。

從狀元郎之子到航海伯之子,再到首輔之子。

不得不說,魏遠一直都站在父親的肩頭,即便是什麽都不做,那也是能夠錦繡榮華一生的。

可這樣一個看似生活在富貴窩裏的人,卻有著悲天憫人的心懷,有著著眼天下的氣度,失憶才能夠寫出那麽多波瀾壯闊的詩篇來。

有的是歌頌大好山河,有的卻是記錄人間疾苦,還有一些單純用來抒情的詩作。

跟歷史上大多數的詩人比起來,魏遠的一生太過平淡,出生在富貴窩裏,從小到大也沒受過什麽曲折,父親仕途平坦,父母感情恩愛,一輩子就他這麽一個兒子,考科舉也不是屢試不中的命,而是平平坦坦,從未落過榜,而且還是以狀元郎的身份走入仕途的。

仕途之路就更是平坦了,得益於有一個好父親,官場上沒幾個人給他下絆子,而且在靖莊帝跟前,他是親近的子侄,到了靖康帝那裏,他是從小就認識的友人,跟頂頭上司的關系這般好,就算是有人為難,那也是不用怯的。

不過跟航海伯比起來,魏遠的仕途就沒有那麽多波瀾壯闊了,他在詩壇裏是一顆不能夠被人忽略的明珠,但是在仕途當中,只能算是一個有好運加成的普通官員罷了。

從二十三歲入仕途,到五十九歲致仕,從正六品編撰,到正三品禮部左侍郎,仕途路之路說不上有多精彩,但是跟大多數詩人起起伏伏的官場之路比起來,這絕對是順利而平坦的。

由此可見,一輩子都在富貴窩裏的魏遠,真的跟歷史上那些同樣有名的詩人們不一樣,這一生太過平順了。

而且這位詩人的愛情,也跟大多數的詩人不一樣。

從古至今,多少詩人曾經寫下膾炙人口的愛情詩篇,其感情多是淒美的,有為青梅竹馬所作,有為在身旁紅袖添香的妻子所作,有為嬌美的妾室所作,也有為故去的亡妻作詩的,還有為討未婚女子歡心所作的詩。

只看詩的話,其中的深情不知道能打動多少後世女子,可是真翻起這位詩人的生平,就會發現,深情是真,多情也是真。

深愛的妻子亡故,無論內心多麽的悲痛,也總歸是不妨礙續娶的,甚至在妻子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美妾,深情也不耽誤作樂。

為了討人歡心,故而寫下流傳千年的佳作,有的詩人甚至還手握好幾篇這樣的佳作,細細研究才發現,這並不是為一個人寫的。

好吧,拋開背景談三觀,從來都是耍流氓,後世之人也不能對詩人如此之苛刻。

不過在眾多詩人當中,魏遠的愛情應當屬於比較純粹的了。

這位從來都沒吃過什麽苦頭的大詩人,一直到二十三歲才娶妻,這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是極為罕見的,尤其也是在魏遠所處的那個圈子當中。

夫妻二人差了八歲,感情卻是極為恩愛的,後世對於兩個人的相識已經不可考了,到底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是在此之前就已經相互認識了,並沒有相關的歷史流傳下來。

不過,從魏遠的生平以及留下來的詩作當中,不難能夠分析得出來這夫妻倆的感情,一生一世一雙人,從年輕到年邁的愛情,總是惹人羨慕的。

在魏遠流傳於後世的詩作當中,只有三首詩是有關於自家夫人的,一首催妝詩,寫在迎親之時,一首畫眉詩,寫在二人成婚後的第十年,最後一首則是寫在了兩個人年邁的時候,夫妻倆走路已經需要相互攙扶了,可感情卻更勝往日。

從意趣相合到相濡以沫,這大概就是詩人魏遠的愛情。

後世研究魏遠的詩作,總是繞不開兩個人的,第一位是航海伯魏時,同樣也是載入史冊的人物,對魏遠的影響至深,另一位就是其夫人方七。

名字已經不可考,之所以被稱之為方七,是因為在娘家的排行當中是第七,出嫁之前人稱方七姑娘,至於這個排行是在姑娘裏邊的排行,還是男女都算到一塊兒的排行,那就沒辦法考證了。

流傳於世的,是她同魏遠之間的愛情。

作為名垂千古,大靖朝七百年間名聲最盛的詩人魏遠的夫人,方七姑娘的名聲也隨之流傳下來了。

曉詩書,通音律。

也是一位才女,不過方七姑娘所譜的曲子,曾經被魏遠盛贊過的《踏春曲》,早已失傳,並不能供後世之人欣賞,這也算是一憾事。

不過拋開魏遠,再看方七姑娘,在大靖朝七百年間的歷史上,這位才女還真算不上有多少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