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一更(第2/3頁)

開酒樓的地方他也還沒找好,太偏僻的地方不行,稍微繁華一些的地段,人也舍不得往外賣。

捂著銀子花不出去,還真讓人稍稍有些郁悶。

甜頭已經吃到了,對於還沒有開起來的酒樓和另一間商鋪,魏時的信心更足了一些,尤其是發條玩具已經設計的差不多了,現在剩下的主要是他跟工匠慢慢磨的過程。

——

如果說,二月中旬的春雨,給了所有人希望,那到五月份的時候,這份希望已經消耗殆盡了。

又是幹旱,不同於去年的掐脖旱,今年的幹旱來得要更早一些,在還沒來得及長糧食的時候,這些僅能稱之為禾苗的莊稼,就已經熬不住了。

同樣熬不住的還有旱區所在的百姓,以及朝廷的糧倉。

京城這邊還好一些,確實出現了幹旱的情況,但並不是重災區,沒那麽嚴重。

北地的好幾府,接連朝廷告急,賑災的糧食快要見底了,而地裏的收成今年又沒了指望。

不要說秋收了,能不能熬得到秋收還難說著呢。

時至七月份,京城已經出現了從災區過來的流民,而災情比較嚴重的幾府,流民遍地,只能以乞討過活,能拿出糧食施粥的人家太少,而且跟糧食比起來,要吃飯的人太多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盜賊、土匪開始增多,人餓極了,道德底線也就沒了。

天災開始醞釀出了人禍。

這下連朝廷都慌了,‘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的道理誰都懂,流民作亂,北地幾府已經是亂了,放任下去,繼續讓這些人流竄,怕是其他地方的安寧也要被打破。

去年大面積的旱災,已經讓原本儲備的賑災糧食消耗殆盡了,朝廷已經拿不出多余的糧食再去賑災,畢竟軍糧是不能動的。

工部在這次的旱災中起到的作用有限,能夠灌溉到的農田太少了,而且老天爺不下雨,河裏的水位下降,甚至是幹涸,能夠引出來灌溉的水也不多。

戶部呢,在調不出多余糧食的情況下,銀錢倒是能拿得出來,可朝廷不能向糧商買糧,陳年舊糧在去年一年基本上都已經被賣出去了,現如今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前年的糧食,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是糧商那裏,糧食也不多。

今年未能受災的地區,在收成有望的情況下,還能維持一個平衡,一旦出手打破了這個平衡,這些地方可能也要亂起來,到時候就更收拾不過來了。

朝廷不可能將幾府的百姓置之不理,但又確實是拿不出更多的糧食來。

流民已經形成了,惟今之計只有移民就食。

移民就食,在本朝和前朝,甚至再往上數個幾百年,都基本上已經不太用了,漢魏時期用的是最多的,魏之後,再用這個政策的朝廷就已經很少了。

能把這項政策提出來,朝廷看來也是沒法子了,可另一方面,這也代表了朝廷的決心,不會放棄那些流民,不會對旱災區不管不顧。

流民不加以管束,四處亂竄,哪兒都能去,有不少都是奔著京城來的,誰讓京城這邊高門大戶多呢。

移民就食跟流民的區別就在於這是在朝廷管制下的,每個人的戶籍,每一家的戶籍,要去什麽地方,要走什麽路,要在哪安置,這些都得要聽朝廷的。

到了地方之後,或去打零工,或去乞討,也必須照著規矩來。

三府之地,牽扯到的流民有上百萬,這絕對不是一個小工程。

而且又有盜賊、匪患作亂,這些也得一一去清除才可。

一項大工程,兵部已經不得不動了,除了兵部之外,戶部、工部也都參與進來。

魏時在這裏邊兒只能算是小卒子,被派往東原府,此次受災面積最大的府,人口在三府當中也是最多的。

在兵部的大皇子也在隨行之列,不過領頭人可不是他,而是之前被安排在刑部的太子。

這的確是個鍛煉能力、收買人心的好機會,也難怪當今會讓太子前去。

不過除了太子和大皇子之外,其余的幾位皇子並沒有被安排進來。

隊伍裏有太子,有大皇子,有兵部右侍郎石大人,戶部郎中許大人,工部還派來了兩個員外郎,官品皆在魏時之上。

說實在的,他也挺奇怪自個兒為什麽會在隨行之列,畢竟除了太子和大皇子之外,就他一個在三十歲以下的,沒多少辦差的經驗,而要去辦的事兒,難度很大不說,還不能出差錯。

不過既是被點了名,魏時就得要好好準備一番。

首先就是藥材,不為旁人,為了自個兒,也得把藥材備足,還得請個大夫一塊跟著去,他不知道太子會不會帶著太醫一塊,但就算是帶著,真要是出現了什麽緊急情況,太醫也輪不著他來用,還是自己帶個大夫放心。

其次便是衣物和食物,官服要帶著,平日裏穿的常服也要帶,以輕巧方便為主,外穿的衣袍顏色則以青灰為主,不能太紮眼,還得方便動作。